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10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和《2011年成都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目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2010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和《2011年成都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已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完成,现印发你们。
附件:1、《2010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
2、《2011年成都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目录》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1:
2010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
2010年,成都市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目录
一、成都地区人才资源概况
二、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
(一)人才规模
(二)人才结构
(三)人才供需
三、人才资源开发情况
(一)人才流动
(二)人才培训
(三)人才贡献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四、人才公共服务情况
说明
附录1:在蓉“两院”院士名录
附录2:成都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名单
附录3: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一览表
附录4:成都市人才引进有关政策
一、成都地区人才资源概况
1、人才总量
截止2010年底,成都地区共有各类人才252.73 万人。其中:党政人才9.19万人,占人才总量的3.64%;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15万人,占7.97%;专业技术人才92.89万人,占36.75%;技能人才86.22万人,占34.12%;农村实用人才43.80万人,占17.33%;社会工作人才0.48万人,占0.19%。
2、两院院士
截止2010年底,成都地区共有两院院士35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比2009年增加3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
表1:两院院士学科分布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学 科
| 人数(人)
| 学 科
| 人数(人)
|
信息技术科学部
| 5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7
|
数学物理学部
| 3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3
|
技术科学部
| 1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5
|
化学部
| 1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4
|
地学部
| 2
| 农业学部
| 1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3
|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1
|
3、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截止2010年底,成都地区共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89人,“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1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28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152;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3人(管理期内),享受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5人。
二、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
(一)人才规模
1、人才总量
2010年成都市人才资源总量为226.97万人。其中:党政人才5.51万人,占人才总量的2.4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23万人,占7.59%;专业技术人才81.17万人,占35.76%;技能人才78.92万人,占34.77%;农村实用人才43.80万人,占19.30%;社会工作人才0.34万人,占0.15% (如图1)。人才总量比上年增长了24.83万人,增幅12.28%。
图1:成都市人才总量情况(略)
表2:成都市人才总量变化情况
年度
| 总量
| 党政
人才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专业技术人才
| 技能
人才
| 农村实用
人才
| 社会工作人才
|
2010年
| 226.97
| 5.51
| 17.23
| 81.17
| 78.92
| 43.80
| 0.34
|
2009年
| 202.14
| 5.35
| 15.62
| 72.15
| 66.71
| 42.31
| /
|
2008年
| 180.46
| 5.29
| 13.57
| 66.51
| 57.07
| 38.02
| /
|
比2009年增长
| 12.28%
| 2.99%
| 10.31%
| 12.50%
| 18.30%
| 3.52%
| /
|
2、人才密度
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42.07万人,常住人口1404.48万人,从业人员752.78万人;按以上指标计算,人才密度分别为:1987人/万人、1616人/万人、3015人/万人。
3、人才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度
2010年,成都市生产总值5551.3亿元,每万人才产值24.46亿元,比2009年的22.27亿元有所提高。
(二)人才结构
1、学历、职称、技能水平
全市各类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129.28万人,占人才总量的56.95%。其中:党政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5.06万人,占党政人才总量的91.8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4.46万人,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的83.93%;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2.5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89.38%;技能人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31.2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9.62%;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职称和技能证书的人员5.94万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13.56%;社会工作人才中具有职称和职业资格的人员0.34万人,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的100%。
表3:各类人才学历分布
类别
| 研究生
| 本科
| 大专
| 中专及以下
|
| 人数
(万人)
| 比重
| 人数
(万人)
| 比重
| 人数
(万人)
| 比重
| 人数
(万人)
| 比重
|
党政人才
| 0.22
| 3.99%
| 3.07
| 55.72%
| 1.77
| 32.12%
| 0.45
| 8.17%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0.52
| 3.02%
| 7.29
| 42.31%
| 6.65
| 38.60%
| 2.77
| 16.07%
|
专业技术人才
| 2.97
| 3.66%
| 32.37
| 39.88%
| 37.21
| 45.84%
| 8.62
| 10.62%
|
技能人才
| 0.04
| 0.05%
| 7.29
| 9.24%
| 23.94
| 30.33%
| 47.65
| 60.38%
|
表4: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
职称
| 人数(万人)
| 比重
| 增幅
|
高级
| 4.16
| 5.13%
| 4.79%
|
中级
| 21.60
| 26.61%
| 9.48%
|
初级
| 55.41
| 68.26%
| 14.37%
|
图2:专业技术人才2006年至2010年职称变化趋势(略)
2、年龄结构
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80.47万人,占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7.44%。与上年度相比,增加8.93万人,增幅12.48%;55岁以上的所占比重由去年的2.01%降为1.97%,下降0.04个百分点。
表5: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年龄结构表
类别
| 35岁以下
| 36-45岁
| 46-54岁
| 55岁以上
|
| 总量
(万人)
| 比重
(%)
| 总量
(万人)
| 比重
(%)
| 总量
(万人)
| 比重
(%)
| 总量
(万人)
| 比重
(%)
|
党政人才
| 1.53
| 27.77
| 2.29
| 41.56
| 1.45
| 26.32
| 0.24
| 4.35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11.38
| 66.05
| 3.91
| 22.69
| 1.61
| 9.34
| 0.33
| 1.92
|
专业技术人才
| 67.56
| 83.23
| 8.62
| 10.62
| 3.52
| 4.34
| 1.47
| 1.81
|
合计
| 80.47
| 77.44
| 14.82
| 14.26
| 6.58
| 6.33
| 2.04
| 1.97
|
3、产业分布
201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一、二、三产业分布比重分别为0.48%、36.73%、62.79%。
图3:2008年至2010年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分布(略)
4、所有制单位分布
2010年全市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24.32万人,非公有制企业为74.08万人,分别占全市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4.72%、75.28%。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3.68%、41.37%。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5.26%、44.79%。
(三)人才供需
1、人才供给情况
2010年,通过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现场和成都人才网求职的人才累计95.2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12.7%。第一季度是求职旺季,第二、三、四季度求职人数基本持平。
图4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求职人数(略)
(1)求职人员年龄分布(约90%人才为30岁以下青年)
从求职者的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青年为求职主体,占总求职人数的88.9%,较2009年增加了5.6个百分点。其中:22岁以下的求职者占8.2%,22-24岁的求职者占46.6%,25-29岁的求职者占34.1%。30岁以上的求职者占11.1%。求职者的平均年龄为26岁,较2009年下降1岁。高校毕业生仍是人才市场最为活跃的群体。
图5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求职者年龄结构(略)
(2)求职人员学历分布(约90%人才拥有专科或本科学历)
从求职者的学历构成看,专科及本科学历的人才总计占总数的约90%,与2009年基本持平。其中:专科占42.2%,较2009年下降4.2个百分点;本科占46.7%,较2009年增长3.7个百分点。2010年本科学历的求职人员总数首次超过了专科求职人员。
图6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求职者学历结构(略)
(3)求职人员工作经历(约30%求职者为应届高校毕业生)
从求职者的工作经历看,2010年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所占比重较2009减少了18.6个百分点,为33.2%。
图7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求职者工作经历结构图(略)
(4)求职人员地域分布(约70%人才为成都市外户籍)
从求职者的户籍情况看,四川省外的约占15%,成都市外四川省内的占54.3%,成都本地的占30.7%。成都市外的求职者合计占到了总数的69.3%,较2009年提升了0.9个百分点。
图8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求职者户籍结构(略)
(5)求职人员专业分布(机械、计算机和管理类专业人才为求职主力)
从求职者的专业构成看,排名前三的机械、计算机、管理类专业人才共计占求职者总数的1/3以上,是人才市场的求职主力。与2009年相比,十大专业及其排名没有发生变化。
表6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十大求职者专业构成
排序
| 专业名称(大类)
| 所占比重(%)
|
1
| 机械类
| 15.1
|
2
| 计算机类
| 12.2
|
3
| 管理类
| 10.8
|
4
| 电子信息类
| 7.0
|
5
| 财会类
| 5.6
|
6
| 建筑装饰类
| 4.9
|
7
| 艺术类
| 3.8
|
8
| 外语类
| 3.5
|
9
| 营销类
| 3.2
|
10
| 师范类
| 2.6
|
(6)求职人员应聘岗位(市场营销、管理行政、建筑装饰类岗位最为热门)
从求职者应聘的岗位类型看,市场营销、管理/行政、建筑/装饰类岗位排在前三位,应聘者超过求职者总数的40%。与2009年比较,十大应聘岗位的热门程度有所变化,计算机类位列第五;商业/贸易类、法律/文教类排名均下降一位,排名第八、第九;机械/材料类上升了两位;建筑/装饰类、金融/财务类各上升了一位。
表7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十大应聘岗位
排序
| 求职意向
| 所占比重(%)
| 2009年排序
|
1
| 市场营销/公关/中介
| 18.5%
| 1
|
2
| 管理/行政/人事/文秘
| 15.2%
| 2
|
3
| 建筑/装饰
| 8.6%
| 4
|
4
| 金融/财务/审计/统计
| 8.5%
| 5
|
5
| 计算机/互联网/通讯
| 7.8%
| 3
|
6
| 产品/生产/质量
| 7.7%
| 6
|
7
| 五金/机械/材料
| 5.3%
| 9
|
8
| 商业/贸易/物流/交通
| 5.2%
| 7
|
9
| 法律/文教/翻译
| 3.7%
| 8
|
10
| 旅游酒店/服务/后勤
| 3.6%
| 10
|
2、单位需求情况
2010年,通过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现场和成都人才网招聘的用人单位累计3.08万家次,较2009年增加了0.33万家次,增幅12%;提供岗位68.2万个次,人才需求较2009年增加了24.1万人, 增长54.6%。
(1)招聘单位性质分布(民营企业是招聘用人主体)
2010年,在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所有制性质变化不大,民营企业仍是吸纳新增就业的主体,(占招聘单位总数的72%),外企次之,国企第三。
图9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招聘单位性质分布(略)
(2)招聘单位行业分布(约40%招聘需求在建筑装饰、计算机通讯、商业贸易类行业)
从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看,招聘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计算机通讯、商业贸易类行业,此三个行业的用人单位数量累计达到总数的39.2%。与2009年相比,建筑装饰、商业贸易、电子电器、生产制造、化学化工类行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计算机通讯、教育培训、机械制造、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类行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表8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十大需求行业
2010年排序
| 行业
| 所占比重(%)
| 2009年排序
|
1
| 建筑、装饰、房产、物业
| 17.2
| 1
|
2
| 计算机、通讯业
| 11.5
| 3
|
3
| 商业、贸易、物流
| 10.5
| 2
|
4
| 教育、培训、咨询、中介
| 7.9
| 4
|
5
| 机械制造、机电、配件
| 6.8
| 7
|
6
| 电子、电器、仪表
| 6.8
| 6
|
7
| 生产、制造、加工业
| 6.3
| 5
|
8
| 金融、保险
| 3.9
| 9
|
9
| 旅游、酒店、餐饮、娱乐
| 3.7
| 10
|
10
| 化学化工、生物制药
| 3.7
| 8
|
(3)招聘岗位分布(市场营销、建筑装饰、计算机类岗位需求量最大)
2010年,传统的热门招聘岗位如市场营销、建筑装饰、计算机通讯类等仍然需求旺盛,三者的岗位数量占到了岗位总量的51.8%。与2009年相比,排行榜前三名保持不变,管理行政、产品生产岗位排名下降。排名上升的岗位有金融财务、技工、机械材料类。
表9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十大需求岗位
2010年排序
| 招聘岗位(大类)
| 所占比重(%)
| 2009年排序
|
1
| 市场营销/公关/中介
| 34.2
| 1
|
2
| 建筑/装饰/房产
| 10.9
| 2
|
3
| 计算机/互联网/通讯
| 6.7
| 3
|
4
| 金融/财务/审计/统计
| 5.8
| 6
|
5
| 旅游酒店/服务/后勤
| 5.8
| 5
|
6
| 管理/行政/人事/文秘
| 4.9
| 4
|
7
| 技工
| 4.9
| 8
|
8
| 产品/生产/质量
| 4.5
| 7
|
9
| 法律/文教/翻译
| 3.2
| 09年未上榜
|
10
| 机械/材料
| 3.0
| 09年未上榜
|
3、供需对比分析
(1)总体情况(就业压力进一步缓解,人才供需总体保持平稳)
2010年,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保持平稳,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的求人倍率也保持基本稳定。与2009年相比,因提供的岗位数增幅大于求职人员增幅,求人倍率明显上升,达到0.72。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就业形势整体保持平稳较好态势。
图10 2008-2010年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求人倍率(略)
(2)岗位情况(管理行政、商业贸易类竞争激烈,技能人才和市场营销类人才紧俏)
从2010年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提供岗位的求人倍率来看,管理行政类岗位竞争最为激烈,每10个求职者争抢5.2个岗位;其后的是轻工/纺织类,每10个人竞争6.7个岗位;第三是商业贸易类,每10个人竞争9.1个岗位。
求人倍率较高的岗位为技工和市场营销类,分别达到1个求职者对应4.64个和2.98个岗位的程度。
表10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求人倍率
排序
| 岗位(大类)
| 求人倍率
|
1
| 管理/行政/人事/文秘
| 0.52
|
2
| 轻工/纺织
| 0.67
|
3
| 商业/贸易/物流/交通
| 0.91
|
4
| 五金/机械/材料
| 0.92
|
5
| 产品/生产/质量
| 0.93
|
6
| 卫生/体育
| 0.99
|
7
| 电子/电器/仪表
| 1.03
|
8
| 金融/财务/审计/统计
| 1.10
|
9
| 化工/塑胶/生物/环境
| 1.14
|
10
| 广告/设计/媒体/艺术
| 1.21
|
11
| 计算机/互联网/通讯
| 1.37
|
12
| 法律/文教/翻译
| 1.41
|
13
| 动力电气/水利电力
| 2.01
|
14
| 建筑/装饰/房产
| 2.03
|
15
| 旅游酒店/服务/后勤
| 2.55
|
16
| 市场营销/公关/中介
| 2.98
|
17
| 技工
| 4.64
|
三、人才资源开发情况
(一)人才流动
1、人才引进
(1)国内人才引进
2010年我市引进高校毕业生5.84万人。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引进的企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中有174名享受安家补贴、73名享受财政奖励。
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组织我市知名企业43家赴西安开展招聘高端人才活动,组织重点企业15家,分赴深圳、北京招揽高层次人才。招聘效果良好,川才回流明显。目前招聘成功引进人才48人,其中川籍人才11人,占总数的23%。
(2)海外人才引进
与海外华人社团等建立广泛联系,组团赴美国芝加哥参加旅美中国科学家协会第17届年会。与印度班加罗尔的15家人才服务机构进行软件高层次人才互派交流。成功举办 “海外学人成都行暨创新创业论坛”,承办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天府行活动”。目前,有4000多海外回国人员在成都工作,海外回国人员来蓉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14家。
2、区域内人才流动
公务员流动情况:新增公务员0.49万人(含招录、调入);减少0.34万人(含退休、辞职辞退)。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情况: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88万人(含招录、调入);减少1.06万人(含退休、辞职辞退)。
社会人才有8.83万人次通过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在我市进行了择业流动。
(二)人才培养
1、培养平台
2010年成都地区有高等院校36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5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8个,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52名,其中高新区14名、经开区9名。
2、人才选拔
2010年完成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6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4名及后备人选27名、享受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名人选的推荐选拔工作。
3、人才培训
2010年全市开展各级公务员培训5.81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2万余人次,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20万人次。
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9756期,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83万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2.71万人次。其中种植业培训95.26万人次;养殖业培训32.78万人次;农机培训7.18万人次;其他培训7.49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1.93%。
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营销人才、种养能手和能工巧匠2.40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9756期(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4.71万人次,其中: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95.26万人次,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32.78万人次,农机实用技术培训7.18万人次,其他培训7.49万人次;结合重点产业开展绿色证书培训2.01万人次,产业培训3.34万人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0.16万人,开展服务农业二、三产业专业技能人才的阳光工程培训1.69万人;结合培训推广技术213项、新品种470余个,新机具6232台,发放技术资料192.17万份;完成星火科技培训5期,共计14万余人次。
(三)人才贡献
自主创新取得科技成果共184项,其中原始性创新126项,属国际领先的1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中,本市牵头和合作的科技成果23项。
受理专利申请量3.13万件,比上年增长19.69%,其中发明专利0.59万件,增长27.41%。
我市现有孵化器15个,孵化器管理机构从业人员231人,其中中国火炬创业导师32人,其他创业导师23人。孵化器在孵企业获发明专利422件,软件著作权999件,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24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1、高校毕业生就业
2010年,全市接收高校毕业生5.84万人。其中:成都籍生源3.39万名,就业率达到88.39%。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0.91万人已有68.73%实现就业,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实现了就业。
全市举办各类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招聘会553场次,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5场、校园招聘会3场。参加招聘单位2.11万家次,提供岗位33.91万个,进场求职者39.7万人次。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开展网络招聘会45场,参加单位0.54万家,提供招聘岗位2.8万多个。
全市组织举办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讲座、求职技巧培训、公招考试培训、创业意识培训、大型公益招聘等活动202场,参与高校毕业生5.46万人次。
2、高校毕业生创业
2010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登记就业率均超过88%,共培育和扶持共3159名高校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比较广泛的创业融资渠道,开通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银团互动”工程融资支持、科技创业孵化投资和政府无息借款四条融资渠道。目前,全市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2.91亿元,为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682个落实融资、资助和补贴资金6490余万元。
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目前,已经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14个,园区场地面积22.2万平方米,入园项目1249个,注册公司915家,实现产值6.98亿元。
四、人才公共服务情况
●组织选派城区专业技术人员947名到农村基层进行为期1年的支援服务,其中:教育系统429人,卫生系统333人,农技等其它系统185人。
●完成服务基层项目动态补员招募2585名,全市在岗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总数保持在9570人。其中:“一村(涉农社区)两名大学生”计划5983人,“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1697人,“乡镇公立卫生院大学生支医计划”1290人,“大学生服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计划”600人。
●为实现全域成都人才无障碍评价,推进社会化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建设,在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四川通威集团等单位设立职称社会化评审申报点,拓展了人才评价服务渠道。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自主研发了网上职称申报评审系统,在网上开通初、中级职称申报评审服务,涵盖了化工、制药、电子电气、新闻等专业,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各类人才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申报。截至2010年底,共有115人通过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网上申报评审职称。
●原市人事局、市科协等部门共同印发了《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管理办法》,组建了我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推进办公室”,在国营锦江电机厂等10家重点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并牵线搭桥,协助引进院士(专家)开展项目研究。同时,组织、指导全市开展各类专家智力咨询、项目合作、技术指导和讲座2200人次。
●会同省市有关部门共同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在蓉举办了以“汇聚海外英才,推进‘两个加快’”为主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天府行”活动,吸引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来了360余个科技含量高、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冶金石化、汽车制造、物流交通、金融管理等领域的项目。
●组织46家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和80多位海外嘉宾参加了“四川?成都金融投资项目推介会”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洽谈会”,我市15家企业与2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签订了引才引智协议。该活动入选了全国2010年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达到了宣传成都、吸引人才的目的。
● “成都海外人才网”建设开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之间和政府部门之间提供了多向互动的交流平台,成为又一个展示成都形象、宣传成都人才和产业环境的窗口,同时实现了引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使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够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全年实施引进国外管理、技术人才项目28个,引进外国专家131人次;实施出国培训项目11个,培训急需人才177名。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举办现场人才交流会316场,服务单位3.64万家次,服务各类人才114.8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86.1万个次,促进就业12.09万人次;在库人事档案16.6万卷;人事代理、人才派遣单位1291家,代理、派遣人才10.30万人。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748场,提供岗位15.82万个次,促进就业1.31万人次,举办创业就业公益培训85场次,培训3.35万人次。
说明
一、指标界定
1、人才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2、党政人才指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工作的干部。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指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4、专业技术人才指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
5、技能人才指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6、农村实用人才指在农村中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公认的劳动者。包括“田秀才”、“土专家”、专合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在内的农村各类能手、经济能人和能工巧匠。
7、社会工作人才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的人员。
二、数据来源
1、党政人才数据来源于向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报的年报统计结果。
2、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数据来源于向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报的年报统计结果。
3、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数据来源于成都市人才基础信息数据库。统计标准按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才统计调查的标准(国家统计局国统制〔2008〕99号)执行。
4、技能人才数据来源于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5、农村实用人才数据来源于成都市农业委员会。
6、社会工作人才数据来源于成都市民政局。
7、全市户籍人口、从业人员、成都市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源于成都市统计局。
8.人才供需情况数据由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供。
三、统计口径
1、“成都地区”指含中央、省在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2、“成都市”指含本市级、高新区和19个区(市)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在成都市及以下注册企业单位。
3、凡所列数据未予注明的,均为“成都市”口径。
附录1:
在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录(21名)
序号 | 姓名 | 单 位 | 职称 | 专业 | 当选院士时间 |
1 | 姜文汉 |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研究员 | 光电工程 | 1995年 |
2 | 殷国茂 | 攀钢集团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 高工 | 轧钢工艺与设备 | 1995年 |
3 | 涂铭旌 | 四川大学 | 教授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1995年 |
4 | 屠基达 |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 高工 | 飞机设计 | 1995年 |
5 | 周光耀 | 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 | 高工 | 无机化工 | 1995年 |
6 | 叶尚福 | 西南电子电讯技术研究所 | 研究员 | 微波、天线 | 1995年 |
7 | 罗平亚 | 西南石油学院 | 教授 | 钻井、石油工程 | 1995年 |
8 | 林祥棣 | 中科院成都分院 | 研究员 | 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工程 | 1997年 |
9 | 李乐民 | 电子科技大学 | 教授 | 电子、通信与自控 | 1997年 |
10 | 钱清泉 | 西南交通大学 | 教授 | 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 1997年 |
11 | 高 洁 | 四川大学 | 研究员 | 量子物理计量 | 1999年 |
12 | 孙玉发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研究员 | 反应堆工程 | 1999年 |
13 | 张锡祥 | 信产部电子第29所 | 研究员 | 雷达对抗 | 1999年 |
14 | 沈志云 | 西南交通大学 | 教授 | 机车车辆动力学 | 1991年 |
15 | 周开达 |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研究员 | 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水稻 | 1999年 |
16 | 谢和平 | 四川大学 | 教授 | 矿山岩体力学 | 2001年 |
17 | 宋文骢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教授 | 飞机设计 | 2003年 |
18 | 陈 鲸 | 57所 | 高工 | 通信与信息 | 2005年 |
19 | 张兴栋 | 四川大学 | 教授 | 生物材料 | 2007年 |
20 | 石 碧 | 四川大学 | 教授 | 皮革化学与工程 | 2009年 |
21 | 于俊崇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教授 | 核动力 | 2009年 |
附录2:
成都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名单
工作站级别:国家级
序号 | 设站单位名称 | 批准时间 |
1 |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1999年 |
2 |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公司 | 1999年 |
3 | 四川华神集团公司 | 1999年 |
4 | 四川托普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2000年 |
5 | 成都天奥实业有限公司 | 2000年 |
6 | 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 | 2000年 |
7 |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01年 |
8 |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 2002年 |
9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2002年 |
10 | 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2002年 |
1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2002年 |
12 |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 | 2002年 |
13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2003年 |
14 |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03年 |
15 | 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 | 2003年 |
16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2003年 |
17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 | 2003年 |
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 2003年 |
19 |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2003年 |
20 |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2003年 |
21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十九所 | 2003年 |
22 |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 2007年 |
23 | 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 | 2008年 |
24 | 中国成达工程公司 | 2008年 |
附录2:
成都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名单
工作站级别:省级
序号 | 设站单位名称 | 批准时间 |
1 | 成都卷烟厂 | 2005年 |
2 |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 2005年 |
3 | 四川贝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05年 |
4 | 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 | 2005年 |
5 | 希望森兰变频器制造有限公司 | 2007年 |
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2009年 |
7 |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09年 |
8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2009年 |
9 |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 2009年 |
10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09年 |
11 | 成都南光机器有限公司 | 2009年 |
12 |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2009年 |
13 | 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 | 2009年 |
14 | 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2009年 |
附录3:
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一览表
序号 | 建站单位 | 企 业 简 介 | 院士(专家) | 申请时间 |
1 |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一家以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无缝钢管、棒线材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攀成钢公司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φ159和φ340连轧管机组、国内唯一的φ580周期轧管机组、φ650扩管机组和国内一流水平的棒材生产线,具备年产铁150万吨、钢180万吨、钢材212万吨的生产能力。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 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殷国茂(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光泽(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 2009.6 |
2 | 成都鼎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绿色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选育繁育、观赏药用植物花卉培育、植物组培快繁技术、中药材GAP认证技术支持和咨询的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公司本着“仁信鼎立、智慧润生”的理念,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己任,致力于绿色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开发与研究和优质中药材生产。 | 李敏(教育部中药材标准化实验室GAP室主任、教授);吴纯洁(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导);何光华(西南大学教授、博导) | 2009.7 |
3 | 成都飞亚粉漆有限公司 | 该公司专业从事热固性粉末涂料研发与生产,公司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科技人才培养,现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3%,2009年产值将达到3000万元。 | 涂铭旌(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 | 2009.8 |
4 | 成都锦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该公司(国营第七八四厂)是一家集地面雷达、机电、应用电子等产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国家电子行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公司确定了机车电气化电源和铁路5T系统安全设备设计应用的技术创新项目。 | 钱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 2009.1 |
5 |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一家集成品制造、研发、商贸、物流为一体的集团企业,下辖彩虹集团中南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分(子)公司。公司主导产品“彩虹”牌电热毯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床,“彩虹”牌电热蚊香片达2000万盒,是我国电热毯行业和卫生杀虫产品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 向明(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刘玉明(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 | 2009.11 |
6 | 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 | 该公司的分子诊断检测服务区域已覆盖整个西南地区,预计今年销售额达到500万,明年将突破1600万。实验室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其中10人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作研究中心负责或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发。 | 程京(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治位(成都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王国青(清华大学硕士、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实验室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高华方、郭永(成都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博士) | 2010.8 |
7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烽火机械厂 | 该公司是一家集机、电、液为一体的电液伺服机构研制生产的军民结合型企业。2009年企业实现总收入3.63亿元,工业总产值3.26亿元,利润总额1039万元,现有资产总额8.24亿元。企业技术团队在原有专业研制人才基础上,先后引进了4名博士和50多名硕士,目前研发设计人员已达106人。 | 宋振骐(山东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永奎(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赵晓东(大连大学院士创业园教授);冯开林(山东科技大学教授) | 2010.8 |
8 | 四川宝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以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电池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实有资金上亿元。公司现有员工510人,有年产5000万Ah电池生产设备和年产1200吨电极贮氢合金材料生产设备,2010年公司产品销售将实现上亿元。企业技术中心现有科研人员58人,科研总投入2479万元,已形成固定资产1627万元。 | 涂铭旌(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陈云贵(四川大学教授);吴伯荣(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昌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黄国钧(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小林朝登(日本)(四川宝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一帆、龙泽荣(教授级高工) | 2010.8 |
9 | 四川省良友稀土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该公司正在成资工业发展区打造“国家镁基地”和“稀土高新材料科技园”,拥有80人的科技研发团队,其中高级职称人数达45%。2010年预计销售收入8000万,净利润950多万。 | 涂铭旌(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陈云贵(四川大学教授);唐定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稀土专家);熊冀(四川大学教授);王钧(四川大学副教授) | 2010.8 |
10 |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 该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现有在岗职工1125人,专业技术人员946人,自主研发了新型穿刺针用于腔镜小儿疝修补术、镜下打结推结秆、双J管插管套件等一系列用于腹腔镜手术器械。 | 田伏洲(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导);严律南(华西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博导);李平(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石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妇科副主任、教授);魏强(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 | 2010.8 |
11 | 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的研发队伍占员工总数的35%。先后成功研制了制革水场助剂、清洁化工艺材料、复鞣剂、加脂剂等产品。2009年实现产值11550.8万元,销售收入11579.6802万元,净利润2300.4033万元。 | 石碧(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0.8 |
12 |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该公司是由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投资组建的一家高科技通信企业。专业从事微波射频器件、功能组件、收发信整机、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优化产品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通信工程服务。2009年实现产值5651.8万元,销售收入3469.6万元,净利润468万元。 | 张锡祥(信息产业部第29所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金泉、李光斌(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 2010.7 |
13 | 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深圳国创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及成都航天万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办的以研发、生产和销售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具有玄武岩纤维生产线9条,年产纤维600吨,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925万,利润150万。公司现有员工120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0人 | 杜善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玉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孟松鹤(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杨勇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教授);姚勇(西南科技大学教授) | 2010.7 |
14 | 成都盛帮密封件有限公司 |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开发、生产、销售系列油封、气封、橡胶密封圈、密封垫、皮碗等橡胶制品,及聚四氟乙烯产品、皮带轮等的专业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6948780.88元,净利润9795828.45元。 | 石碧(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爱民(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 | 2010.3 |
15 | 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 | 该公司系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用建筑装饰型材生产企业,产品涵盖铝合金门窗型材、装饰型材、幕墙型材、工业型材以及塑钢型材和不锈钢管材、板材。已形成年产6万吨建筑铝型材、2万吨不锈钢及2万吨塑钢型材的生产能力。2009年实现产值39500万元,销售收入40150万元,净利润2700万元。 | 熊冀(四川大学教授);王钧(四川大学副教授) | 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