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穗府〔2011〕8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金融办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
(2011-2020年)
为全面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金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特制定本规划。
一、序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日益显现,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掌握定价主动权的重要战略。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主体,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布局,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和产品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是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从国家层面赋予了广州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携领区域金融发展、更广泛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的重大历史使命,广州金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近年来以举办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站在新的起点,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谋划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是增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实现珠三角地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是建设金融强省、推进珠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巩固粤港澳区域合作、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需要。广州有条件也有责任勇挑重担,奋力开拓,在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的进程中闯出新路子,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优势。
广州地处珠三角地区中心,具有联通港澳、辐射华南纵深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04.48亿元,同比增长13%,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2年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以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软件、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强大的产业基础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带来了旺盛的金融需求;现代化枢纽性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区域教育文化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发达的教育科研体系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讯和人力资源环境。依托强大的综合优势,广州积极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1.金融业发展规模名列前茅。
2010年,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15.5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8%和9.52%,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10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953.96亿元,贷款余额16284.31亿元,资金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2010年,保险市场保费收入420.4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广州分中心即期会员外汇交易累计成交额2306.33亿美元,证券基金交易累计成交额46746亿元,期货代理交易累计成交额25.95万亿元,产权市场交易累计成交额743亿元,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截至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及代表处191家,其中银行类机构86家、证券期货类机构34家、保险类机构71家,各类金融机构网点近3000家,金融机构数量和网点密度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全市金融从业人员11.32万人,其中银行业从业人员5.92万人、证券期货业从业人员0.52万人、保险业从业人员4.88万人。
2.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截至2010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1823.2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能源交通等领域,着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275.95亿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贸易融资余额620.81亿元,有效支持出口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危机的冲击。
资本市场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截至2010年末,广州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70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1050多亿元,其中首发融资560多亿元。股权投资市场加快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广州市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的意见》(穗办〔2010〕10号),广州市及广州开发区分别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了一批投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进驻,中科招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华南总部落户广州,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中科白云股权投资基金,成为我省第一只备案制股权投资基金,广州正逐步成为股权投资机构的重要聚集地。
保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2010年,广州保险业累计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88.1亿元,共为6960万人次提供了5.1万亿元人身保障,为各类财产提供了8.2万亿元的保险保障。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保险合作伙伴为赛事的筹办和顺利举行累计提供1746亿元的保险保障,实现了对亚运会风险保障对象、区域、额度和期间的全面覆盖。政策性水稻保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经验得到推广。
3.金融创新试点积极推进。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创新。2009年7月,广州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截至2010年末,全市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717笔,累计金额416.91亿元。2009年9月,广州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第二批试点城市,截至2010年末,已有6家银行与18家企业签订了20笔质押贷款协议,融资金额13.18亿元。广州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获国务院批准,广州艾西益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在白云机场开业,为广交会等大型活动提供高效、便利的外币兑换服务。广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保监局联合推进保险业综合改革试验工作,在发展科技保险、责任保险、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积极创新。
截至2010年末,广州共设立了8家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居省内城市前列,业务规模和创新能力名列前茅;筹备设立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等4家村镇银行;多家中外资银行在穗设立私人银行部或投资理财部,大力发展面向珠三角地区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业务。中外合资的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获准开业,广州汽车集团发起设立的众诚汽车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广州产权交易市场加大创新力度,设立了全国首家私募股权交易所、华南地区首家环境资源交易所以及农村产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专业化交易平台,并组建了全国首家交易所集团,在产权交易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4.金融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2010年,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累计处理业务2.3亿笔,清算金额107.9万亿元,业务量居全国第一,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主干、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各类电子支付和票据交换系统为依托的支付结算网络覆盖全省、辐射全国、联通港澳。广州是我国银行卡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截至2010年末,全市共有银行卡发卡机构20个,累计发行银行卡7002万张;加入银联网络的ATM(自动取款机)机具1.07万台;累计发展POS机(销售点终端)特约商户7.3万家。2010年,广州实现银行卡交易清算35032万笔,交易金额3875亿元。
全市征信系统运行平稳,已成为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金融机构依托征信系统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拓展至公积金、企业欠薪、水电欠费、企业资质认证等非银行领域。截至2010年末,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信息17.3万户,涉及信贷余额15986.2亿元;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信息709.8万个,涉及信贷余额3067.69亿元。广州电子政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了包括786万户籍人口和688万流动人口的自然人以及78万法人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支撑了全市征信系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5.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广州市陆续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了《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大力发展广州金融业意见〉的通知》(穗府办〔2005〕1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金融机构聚集发展、创新发展。广州已形成以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为核心的金融总部聚集区,以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为核心的新型金融机构,及金融配套服务机构聚集区。截至2010年末,珠江新城进驻金融机构总部及地区总部43家,占全市金融机构数量1/5以上,广州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证监局等一批金融总部、地区总部及监管机构进驻,金融总部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聚集了中国建设银行集约化中心、IBM、微软、广电运通、御银科技、博隆投资等金融配套服务机构、金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一批股权投资机构,产业金融创新基地和金融后援服务基地初具规模。2010年5月,新华社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南方总部和中国国际金融信息大厦项目建设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