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海域使用规划的通知


  根据《2009年东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和化学需氧量。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一般,全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铜、砷污染。入海排污口排放污染物总量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和磷酸盐,其中化学需氧量占入海污染物总量61%。

  近岸海域各海洋功能区的海水水质基本能满足其使用功能需求;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的部分河口区近岸海域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二、自然资源

  (一)港口资源

  狮子洋、伶仃洋的深槽紧靠本市的海岸线,麻涌镇的新沙,沙田镇的立沙岛、坭洲岛、西大坦,虎门镇的威远岛、沙角等拥有深水岸线和深槽通过的海域,是建设深水港区的优良港址,而且深水岸线内侧的陆域土地多为平坦宽广,又是东江入海河口区,淡水资源条件好,陆域水、土资源组合优势突出。

  (二)海洋生物资源

  东莞市海域属亚热带浅海区、近岸和河口港湾区,终年水温较高,日照充分,营养盐富足,水域生物多样,生物区系复杂,是多种经济鱼、虾、藻类的繁育场。

  东莞市海域浮游生物种类繁多,且生物量大。浮游植物有10科23种,平均生物量为14270个/立方米,其中春季生物量最大。浮游动物有7类35种,平均生物量为222.5毫克/立方米,其中夏季生物量最大。狮子洋一带的浮游甲壳类资源丰富,可作为鱼类的良好饲料。

  潮间带底栖生物有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共四大类,其中环节动物4种,软体动物14种、甲壳动物14种和滩涂鱼类3种,平均生物量为84.03克/平方米,栖息密度为928.7个/立方米,主要种群有光滑蓝蛤和疣吻沙蚕。

  东莞市渔业资源结构以地方性种群为主,种类多、个体小、群体不大,特征以幼鱼幼虾为主体。海域鱼类有153种,隶属于15目57科97属,其中鲈形目和鲱形目鱼类占较大优势,为总数的64%,主要为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系品种,具热带、亚热带特征,海水品种居多,咸淡水品种约占三分之一。主要鱼类有银鲳、叫姑鱼、灰鲳、棘头梅童鱼、凤鲚、康氏小公鱼、斑点马鲛鱼、中国鲳;主要虾类有长毛对虾、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等。

  在东莞海域出现的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濒危动物;另外在该海域产卵繁殖的黄唇鱼因资源衰退,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水生动物。该海域属伶仃洋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

  (三)旅游资源

  东莞市滨海旅游资源特色明显,以名胜古迹为主,并具稻海蕉林、滨海秀色。

  近代名胜古迹有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林则徐纪念公园等鸦片战争遗迹纪念地,也有近期建设的海战博物馆及沙田镇的游艇停泊区等旅游景点,1994年威远岛被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社会经济

  东莞经济保持加速上升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和良好环境。根据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2009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3763.2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35.15亿元;全年外贸出口总额551.68亿美元;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3045元,同比增长9.1%;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178.7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35万人。

  东莞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浅海滩涂等资源,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基础。近年来,东莞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日益凸显。海洋综合开发不断推进,海洋经济领域逐步拓展。随着海洋开发向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全方位推进,海洋经济体系已扩展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类别,逐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体,海水利用业、滨海砂矿业、海洋船舶制造业及观赏鱼、游艇旅游等新兴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章 海域使用现状与评价

  一、海岸线使用现状

  东莞市海岸线从北向南的利用布局大致为:从麻涌东江北支流入海口起,往南至西大坦,均为港口岸线;太平水道两侧岸线、威远岛临近狮子洋的岸线,均为旅游岸线;从沙角电厂起至东宝河口为港口岸线。

  二、海域使用现状分析

  (一)海域使用现状总体情况

  东莞市海域使用现状以港口航运为主,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用海也较为频密。

  1、港口航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东莞大力发展港口自身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港口发展成为东莞国民经济的先导,港口岸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1997年,虎门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国家一类港口,200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是拥有优良的深水泊位及天然水道,具备完善的商贸物资装卸储存功能、快捷高效的中转换装功能、通达的物流联动功能,以集装箱港为主和工业港为辅的现代化港口,并以当地箱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对东亚、东南亚的海洋运输。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