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贯彻执行《东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实施方案》,在LED光电、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优势先进制造业中,以提高技术标准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核心,建立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先进标准体系;在食品、家具、玩具等传统优势产业中建立高水平的标准化体系,突出“东莞特色”,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做好酒店、物流、会展、旅游、餐饮、科技服务等东莞特色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在重点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围绕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依托农业产业园区、现代标准农田和水产养殖基地,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点)、园艺作物标准园等建设,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标准体系推动东莞节能减排工作,结合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建筑节能、环境综合整治、企业三废治理、清洁生产等重点项目,加快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以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研究建立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管理、城市建设标准支撑体系,通过制定符合东莞实际情况的技术规范,完善政府服务体系。继续推动采标工作,每年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数量不少于120个。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全省标准化活动,到2015年,落户东莞的国际、国家和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达到10个以上,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00项以上,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区(点)10个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收集、跟踪、研究,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通报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以市标准编码所为依托,利用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及时为企业、产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推行组织机构代码和数字证书,统一组织机构身份标识。
(二)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制定实施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台账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名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省名牌名标总数保持全省前列。继续深入扩大开展政府质量奖活动,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作为质量管理最高奖的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参与质量强市活动。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壮大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力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到2015年再创200个以上具有示范性的,在省内质量、效益、知名度具有领先地位的省级工业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新增省级农业名牌产品10个,“三品认证”产品50个;新增15个以上有较强竞争力,产品质量好,用户满意度高的国家级名牌名标。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创建2-3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争创1-2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国际品牌,推动我市由经济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