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市域内部交通网络和设施建设。建设新城干线、河杨公路、云安六都至高要大湾沿江公路和西江大桥,加快县、乡镇和农村公路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发展农村客运事业,完善中心城区和产业园的交通骨架。加强区域性站场枢纽、仓储、货物装卸、运输装备等设施建设,改善物流业发展条件。争取国家和省民航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投资和营运模式,推动罗定支线机场建设,引入通用航空产业,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构建形成以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为骨架,航空支线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便捷畅顺的市域交通网络和物流网络。
--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置站场和配套设施,把公共交通站场和配套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公交事业,把公共交通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加大投入,并实行公共财政补贴、补偿政策。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在技术和业务应用的融合)。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信息化项目合作,推动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社会管理、行政效能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走出一条有山区特色的信息化路子。到2020年,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0%和75%以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80%左右,数字电视覆盖率达95%。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工程。
围绕建设“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具有云浮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市。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畜牧水产业和种植业,以温氏集团及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优质肉鸡、肉猪等畜牧产品和水产品养殖为重点,进一步壮大畜牧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延伸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禽生物制药工业,打造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优化发展种植业,高标准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种植业示范区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水果(柑桔、无核黄皮)、蚕桑、油茶、蔬菜、肉桂、松脂、南药等优势农产品,扩大绿色农产品供应,强化云浮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示范市和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稳定粮食生产。建设标准农田,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确保现有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降低。加强蔬菜、水产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把云浮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米袋子”。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改造水利灌溉设施,完善良种繁育和动植物防疫等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农业设施装备结构,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江河堤围等水利基础设施,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实施西水南调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健全城乡连锁经营体系。完善城乡统一供电网络,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生物清洁燃料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农村居民普遍用上清洁经济能源目标。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对农村垃圾、污水、人畜粪便进行集中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标准建成若干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拓展外向型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贯彻落实财政、金融等支农政策,完善城乡对口支援机制,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完善财政支农保障机制,实现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调整政府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和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的使用结构,大幅度提高用于“三农”的比例。加快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机构(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金融机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到2020年建成资本充足、运行安全、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四)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推进绿色生态工程。
按照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原则,抓好产业、城镇和村庄规划与整治,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绿色生态城镇和村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宜居城乡,实现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6吨标准煤。鼓励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动余热利用发电等工程建设。实行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制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指导和督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制定循环经济推进规划,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价格、财政政策,建成循环经济试点市,把云安县建设成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以及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可再生产品,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水泥、石材、硫化工、电力以及纺织服装、电池等传统产业的污染物排放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引导企业进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规划和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强化对已建成设施的运营监管。规划和建设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加强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强水环境管理,减少整体水污染量,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控制禽畜、水产养殖污染。加强固体废物处理,控制和治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石材废渣等对土壤的污染,改善耕地质量,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十一五”时期淘汰61.35万千瓦小火电、淘汰593万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和18.5万吨落后钢铁生产能力。加快火电机组脱硫工程建设,在现役火电厂脱硫工程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新改扩建燃煤机组同步配套脱硫装置。2010年所有的县城、2013年所有的中心镇、2020年全市所有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企业达到环保“三同时”的要求。到2013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