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通过上大压小等优化升级措施,大力发展水泥产业。形成年产30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打造年产值超100亿元的水泥产业集群,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水泥生产强市,成为广东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以中材水泥、青洲水泥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新型干法转窑水泥项目,淘汰立窑等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加快中材罗定水泥、华润水泥和广信青洲水泥项目建设,加快中材亨达水泥扩建工程,规划建设罗定-云安水泥生产基地、云安县镇安水泥基地。
石材工业。坚持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道路。推广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集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贸易及展示、研发、废物综合利用等环节于一体的石材产业集群,打造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石材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最大的石材建材生产基地。建设云城腰古生态石材工业园,引导企业入园发展,推进企业合并重组和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壮大石材企业规模;加快国家级石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创建国家级区域品牌。
硫化工工业。依托丰富的硫铁矿资源,以云浮硫铁矿、宝利硫酸、惠沄化工、惠沄钛白、联发化工等企业为依托,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就地消化硫酸为突破口,加快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硫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引进珠三角及国内外相关化工企业发展,整合资源,建设集硫铁矿采选、制酸、硫酸下游产品开发、废物综合利用及相关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硫化工产业链,建设省级硫化工产品研发中心,到2015年培育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硫化工产业集群,建成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造中国重要的硫化工生产基地,形成大化工的产业格局。
不锈钢制品工业。加快建设新兴不锈钢制品创业园,进一步吸纳国内外不锈钢制品企业及关联企业落户并集聚园区发展。以凌丰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强化产品自主创新,培育不锈钢制品区域品牌。加强市场开拓,提升不锈钢制品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新产品研发生产,实现从不锈钢餐厨具制品基地向不锈钢制品基地升级,打造中国重要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到2013年打造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
电力工业。加快云浮电厂C厂建设,加快华润西江发电厂、云浮核电厂、云安核电站、云浮风电场、粤泷电厂二期、云浮电厂D厂、郁南抽水蓄能发电站等项目相关工作,建设罗定光电等能源项目,打造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电力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广东省的电力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以温氏生物科技园为依托,以动物疾病防治用药(生物兽药)、农产品病虫害用药、人类疫情用药、生物蛋白、生物科技产品和南药加工为重点,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物科技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带动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的发展,建设省级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大力吸纳和承接国内外动物医药和生物技术企业、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落户发展,成为广东省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农林产品加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冰鲜鸡、肉猪加工为重点,发展食品深加工工业。积极吸纳珠三角食品加工企业落户,引导扶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竹木制品加工、南药深加工、松脂深加工、凉果加工、猪肉深加工、鸡肉深加工、竹木深加工、果品深加工、蚕茧深加工、粮食深加工等农林产品深加工业。积极提高农林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成为省级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农林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广东省重要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依托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品牌。
专业机械和电子制造。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带。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促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备的高技术产业群。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建材、硫化工制造、不锈钢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在水泥成套机械设备、石材加工成套设备、不锈钢成套设备、电子生产成套设备、电池生产成套设备等5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建设省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手机充电器、手提电脑充电器等产业,促进电子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电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广东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为载体,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机械设备,加快改造提升水泥、石材、硫化工、不锈钢制品、生物制药以及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产业前沿技术重大攻关计划,开展关键领域联合科技攻关,实施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等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支持产学研合作和区域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对接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孵化器和中试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重大创新成果在云浮的转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建设省级产学研中心,共同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深化与省有关部门的创新联动机制,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努力争取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重大创新平台和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加强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支撑体系建设。努力争取部分支柱行业加入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任用、表彰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工程,建设一支高层次、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队伍。到2013年,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 %以上。到2020年,在主要支柱产业中形成要素完备、支撑有力、开放包容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 以“五三二一”交通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交通基础工程。
按照融入珠三角“核心经济生活圈”的目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全方位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体系,使云浮市成为联接珠江三角、沟通大西南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地区之一。
--实施“五三二一”交通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五三二一”交通工程,即加快广梧、云岑、江罗、阳罗、汕湛五条高速公路;云浮新港六都四围塘码头、都骑煤码头、温氏都杨码头三个码头;南广高铁、罗岑铁路两条铁路;一段西江航道(西江中游界首至肇庆航道)整治。推动汕湛高速云浮都杨至新兴县城路段的建设和肇云轻轨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与周边市(县)通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促进云浮市从珠三角及广东省边缘地带向珠三角通往大西南的交通纽带城市转变,成为粤西交通枢纽中心。到2013年,云浮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83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93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0.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6.3万标箱。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93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7.5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