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揭府〔2011〕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人大四届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3月26日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揭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和用好重要黄金发展机遇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赶超进位,力拔粤东“五年大变化”头筹、争拔粤东“十年大发展”头筹,实现一代而强、振兴揭阳,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揭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全面实施“一三二”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调整发展重心,加快提升发展层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揭阳赶超进位、后来居上,力拔粤东“五年大变化”头筹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8.99亿元,五年(2006-2010年,下同)年均增长16.9 %,增速在粤东4市列第1位;人均生产总值17364元,年均增长15.9 %;三次产业比例为10.9:57.4:31.7;工业增加值541.15亿元,年均增长2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65亿元,年均增长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07亿元,年均增长35.8%;外贸出口总额30.8亿美元,年均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62亿元,年均增长25.3%。
--重点项目取得突破,特色经济初具规模。中石油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中电投揭阳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惠来电厂1、2号机组建成投产,惠来电厂3、4号机组及送出工程基本建成;国、省道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揭阳潮汕机场、厦深铁路揭阳段等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揭阳港、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10个国际商贸城以及高速公路、能源、水利、环保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为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打造重化产业和现代服务基地“双核心”初见成效。
--城乡发展协调推进,特色城市初具雏形。按照建设“岭南水城”的要求,积极实施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城为次中心的发展战略,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5年投入城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78.26亿元,市区建成面积57.74平方公里,城区的带动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以“水”龙头为带动的山海工商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旧”改造工作全面铺开。以农村“雨污分流”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全面展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解决131.5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安居工程有效实施;统筹城乡就业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初见成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色文化成效突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自强自信、创业创新、和谐开放、感恩奉献”的特色文化,揭阳楼及其广场、念慈体育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市图书馆、博物馆、广电中心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小学校布局逐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4.98%,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5家、省专业镇12个。强化人口计生管理,完成省下达人口控制指标任务。防震减灾、体育、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完成省下达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建成市区及4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4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大北山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节约集约用地,人均耕地保有量0.283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全市城乡低保13.57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0.69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6.6%;基本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政府机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加强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贯彻实施
行政许可法,社会法治环境有所改善。全面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以专家咨询会、听证会、村民代表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初步形成制度化,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发展政策和战略,深入分析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揭阳“十二五”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节 发展机遇
--国际形势为揭阳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趋缓,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继北美和欧盟自由贸易区之后成为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也为揭阳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
--国内形势为揭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国家在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将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这对揭阳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揭阳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我市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揭阳潮汕机场和厦深铁路建成投入使用,中石油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粤东地区发展政策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和双转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市连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发展空间更大。全市社会治安稳定,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神饱满,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推动发展的执行力更强,是建市以来最好发展时期。
第二节 面临挑战
产业发展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提速的双重压力。城镇化进程缓慢,中心城区规模小,市政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集聚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弱,未能充分发挥带动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区域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新落户的外源性重化项目与本地经济的融合程度较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体制和政策制约,行政体制、财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与跨越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第三章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深入实施“一三二”发展思路,树立大思想,发展大经济,建设大城市,打造大文化,构筑大保障,同心同德,忠诚奉献,力拔粤东“五年大变化”头筹,争拔粤东“十年大发展”头筹,为实现一代而强、振兴揭阳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突出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跨越发展。把实施重化产业和现代服务基地“双核驱动”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特色城市,狠抓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赶超进位、后来居上。
--坚持协调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增长与民生、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揭阳。
--坚持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可持续发展。把有序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全民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第四章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化产业和现代服务基地“双核心”建设取得根本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名列全省前茅,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3100亿元,年均增长2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26亿元,年均增长3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6亿元,年均增长26.2%。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大城市发展的体量构架基本形成,岭南水城和特色城市群建设加快,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发展、人才建设有大突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忠诚奉献成为揭阳的精神支柱,公民综合素质和区域形象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效推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执政能力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放合作平台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外来投资和外贸出口成效明显,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专栏1:揭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和“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完成
| “十一五”年均增长
(%)
| 2015年
计划
| “十二五”年均增长
(%)
| 属性
|
经济发展
| 生产总值
| 亿元
| 1008.99
| 16.9
| 3100
| 23.8
| 预期性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17364
| 15.9
| 48784
| 21.9
| 预期性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541.15
| 22.4
| 1847
| 26.7
| 预期性
|
三次产业结构
| %
| 10.9:57.4:31.7
| 4.0:60.0:36.0
| 预期性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564.07
| 35.8
| 1646
| 26.2
| 预期性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亿元
| 38.65
| 28.1
| 171.26
| 34.7
| 预期性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46.62
| 25.3
| 1322.63
| 24.3
| 预期性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30.8
| 22.2
| 82.72
| 21.8
| 预期性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1.49
| 23.1
| 4.56
| 25.1
| 预期性
|
城镇化率
| %
| 49.3
| 65
| 预期性
|
R&D占GDP比重
| %
| 0.3
| 0.5
| 预期性
|
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
| 常住人口
| 万人
| 583.12
| 640.31
| 预期性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13
| 7.50
| 约束性
|
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
| %
| 57
| 60
| 预期性
|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 套
| 390
| [30000]
| 约束性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4907
| 10.2
| 26340
| 12
| 预期性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6128
| 8.2
| 11391
| 13.2
| 预期性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02
| 3.5以内
| 预期性
|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 万人
| 3.37
| [18.5]
| 预期性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40.69
| 69.82
| 约束性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 %
| 20
| 90
| 预期性
|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
| 86.6
| 92
| 约束性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
| 84.98
| 90
| 预期性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
| 91
| 94
| 约束性
|
资源环境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50
| 94
| 预期性
|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45
| 70
| 预期性
|
耕地保有量
| 万公顷
| 11.49
| 11.49
| 约束性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
| %
| -
| [10]
| 约束性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
| 20
| 约束性
|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16.57]
|
| [18]
| 3.89
| 约束性
|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16]
| 约束性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 [8.1]
| [15]
| 约束性
|
二氧化硫
| %
| -[47.1]
| [15]
| 约束性
|
氨氮
| %
| -
| [15]
| 约束性
|
氮氧化物
| %
| -
| [25]
| 约束性
|
森林增长
| 森林覆盖率
| %
| 53.1
| 53.6
| 约束性
|
森林蓄积量
| 万立方米
| 635.5
| 710
| 约束性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12.86
| 13.3
| 预期性
|
注:常住人口采用六普前统计数据预测;约束性指标为我市提出初步计划数,尚需根据省分解下达意见调整;“[]”内为五年累计数。
|
第二篇 加快发展大工业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