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专栏9:             生活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也称消费者服务业或民生服务业,它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指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业(最终需求性服务业),它涵盖范围很广,涉及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服务。


  一、旅游业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延伸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文化、科技融合,构建大旅游格局,努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比重10%以上,全省国内外旅游人数累计突破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6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以上,旅游业成为我省新的主导产业。
  整合旅游资源,塑造海峡旅游品牌。整合开发滨海、生态、文化、红色四大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四个十大精品旅游项目,形成连线成片的大旅游格局。深度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精心培育旅游新业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温泉旅游、会展旅游、自驾车旅游等专项产品,推进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厦门、福州、泉州、武夷山为中心的旅游协作区。优化提升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泰宁丹霞、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国内知名品牌,完善丰富福建土楼、古田会址、漳州滨海火山、宁德世界地质公园、连城冠豸山等日趋成熟的品牌,培育壮大福州三坊七巷和温泉古都、泉州和漳州海丝文化、平潭海坛景区、东山生态旅游岛等新兴发展的品牌。支持厦门鼓浪屿申请世界遗产。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高端酒店类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协调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实现重点旅游景区通高速公路,强化各主要景区景点旅游公路、游客中心、停车场、供水供电、标志牌、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齐备的旅游接待设施及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风景区设施建设,提升创建A级风景区,建设完善一批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最佳城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城市游客集散中心,为各地区市民出游提供便利。加大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加大旅游宣传,拓展旅游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手段,建设智能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建立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和长效机制,构建交互式营销网络,推行区域旅游营销委托代理制,建立跨国界、跨地区的旅游营销网络。利用广电、平面、网络等媒体形成有效的宣传网络,优化设计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促进对台互动融合,扩大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湾旅游,积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加强对台旅游推介。推动香港(澳门)-台湾-厦门邮轮开通,实现两岸“一程多站”旅游。培育壮大一批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大中型旅游企业,完善营销服务。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提升旅游数字化水平,发展智能旅游。
  促进旅游业向综合业态发展。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互动发展,实现集聚效应与协同效应。加快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型和娱乐体验型旅游产品转变。发挥旅游业的多重功能,推动旅游与多产业融合,以省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为载体,从单一产业向综合型产业转变,延长产业链。

专栏10:           四个十大精品旅游项目

四个十大精品旅游项目:1.十大生态旅游精品:武夷山、泰宁、冠豸山、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永安桃源洞、福州鼓山、厦门园博苑、漳州花博园、仙游九鲤湖(九龙谷)、德化石牛山。2.十大滨海旅游精品:鼓浪屿风景旅游、平潭岛国际旅游、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惠安崇武滨海旅游、东山生态旅游岛、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嵛山海岛生态旅游、英雄三岛(大嶝、小嶝和角屿)旅游、三都澳海上渔城旅游、环马祖澳旅游。3.十大文化旅游精品: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泉州清源山(海上丝绸之路)、湄州妈祖、宁化世界客家始祖文化园、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马尾船政文化、福州昙石山遗址、南安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福建茶文化。4.十大红色旅游精品: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岩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漳州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闽浙赣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长汀红色“小上海”。


  二、商贸流通业
  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商贸流通布局,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做大做强商贸企业,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力争2015年批发零售与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加强各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完善中央商务区设施,发挥CBD综合性消费功能,提升对地方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加强商业发达地区商业街、步行街、大型商业网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规划与建设。
  加强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建材、纺织、汽车、机电、水产、食用菌、粮食、果蔬、小商品等批发市场和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电子商务平台,提高批发市场水平和效率。大力推进城市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城市资源回收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
  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吸引境内外大型商贸企业落户我省。发挥新华都、永辉等我省知名连锁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商贸业资源整合,提高龙头企业规模和效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做优购物广场和大型超市。培育发展一批社区中小商业连锁企业,引导销售商成立自愿连锁组织,加强中小商贸企业的货物统一配送,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与经营业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商业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加快社区便民网点规划建设,发展社区配送服务。完善电子商务法制建设,推进B2B、B2C、C2C电子商务网站规范化运营,净化电子商务的经营环境。
  三、社区服务业
  力争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产业结构提升相适应,多种经济并存、社会互助经常、群众参与踊跃、服务手段先进、覆盖范围广泛和服务功能较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民主、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批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机构,重点建设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加快信息联网,拓宽服务领域,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社区服务设施体系。加快社区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发店、洗衣店、维修、邮政、家政、再生资源回收等配套网点建设。发展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和社区商品配送服务。引导发展面向民生的跳蚤市场、夜市、周末集市、小摊小贩集中区等交易场所。
  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家政服务、托幼服务、养老托老和病患陪护,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强化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就业服务,为家庭服务机构招聘人员和家庭雇佣服务员提供推荐服务。推动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境外家庭服务业先进的培训模式。
  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监督管理规范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服务。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