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产业互动与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顺应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发展、共性需求大的特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互动互促、融合发展,以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模式、业态、业种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向产业价值链高端位移。
(二)坚持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相结合。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吸纳更多劳动力,提高就业质量。
(三)坚持重点发展与开拓创新相结合。重点培育旅游和现代物流业为新的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商贸流通、家庭服务等服务业。引导服务企业不断进行理念、技术、管理、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发新增值环节,培养新增长点,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
(四)坚持改革开放与推进发展相结合。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公平市场准入,扩大开放合作,建立健全适应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培育形成一批富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和示范性企业。
(五)坚持重点区域发展与统筹城乡布局相结合。围绕城市化和全省十个重点区域发展定位,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坚持以城带乡,促进服务业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创建县域服务业特色优势,增强中小城镇服务功能,推进服务业在区域、城乡合理布局。
三、发展目标
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建设服务业重大项目,把旅游和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逐步建立“产业互动、区域联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着力发展养老、就业、医疗、家庭、休闲等服务业,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力争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2%,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6%左右,到2015年达到1100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40%以上,成为吸纳城乡居民就业的主渠道。现代服务业增长速度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以上。
专栏3: “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
指 标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 5628
| 11000以上
| 14
|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9.2
| 42以上
| [2.8]
|
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
| 35
| 40
| [5]
|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5310
| 10000
| 14
|
注:带[ ]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专栏4: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
一、交通运输业
力争到“十二五”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海峡西岸综合运输枢纽。加快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和空港为主骨架和主枢纽的海西“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三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以及“八纵九横”的省道等多种交通运输通道的建设,形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以厦门和福州两个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的涵盖我省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覆盖海峡西岸及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并形成快速集疏运体系。在巩固和提升“小三通”客货运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澎湖间开通客货滚装船舶运输常态化,推动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开通至台湾基隆、高雄、台中港的邮轮航线。加强厦金通道、对台滚装运输、两岸客货运直航港口等项目基础设施的前期研究工作,力争形成立体式的“海峡通道”。
调整交通运力结构,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加大道路运力结构调整力度。优先发展技术先进、高效低耗的车型,引导运输车辆向大型化、标准化、专用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散装运输,进一步扩大专用车辆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运输装备的科技含量。优化航运运力结构。加大老旧船舶更新力度,降低平均船龄。积极引导发展与我省沿海大型火电厂、钢铁企业的煤炭、矿石、其他生产原材料等重点大宗物资运输需求相匹配的船舶。大力发展内贸集装箱船、滚装运输船、化学品船、油船和液化气、高速客船,并逐步提高其在沿海运力中的比重。
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引导调整运输经营结构,促进经营模式多样化。加快建设高效运输网络,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增加航班,建立通畅、通达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推动市际班线整合、优化客运班线网络,形成布局合理、网络优化、快速高效、竞争力强的城际客运班线网络体系;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建立我省与广东、浙江、江西等省份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实现和谐发展。加快主要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及安全监督、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排放客车,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准入制度,每年以1%左右(350-500部)的增长速度发展符合节能要求的高级客车,推广多轴重型货车、集装箱车等专业化车辆,提高甩挂运输范围和规模。推行LNG新燃料示范工程,大力促进机动交通工具燃料的清洁化和多样化。加强智能交通管理技术、节能减排绿色交通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运营效能,实现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