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氮肥后移。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4.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在项目区内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节本增效。一般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纯氮14~16千克,磷(P
2O
5)8~10千克,钾(K
2O)7.5~9千克,硫酸锌1千克。
5.控旺、延衰。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亩分蘖数超过80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控制旺长。小麦灌浆中后期,叶面喷施“天达2116”、磷酸二氢钾等,防治早衰。
6.防病治虫。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示范片病虫草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7.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小麦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8.落实抗灾应变技术。各项目区在监控生物性灾害的同时,对旱、涝、渍、风、雹、霜等灾害性天气,制定处置预案,及时应对自然灾害。
四、具体进度安排
高产创建活动分七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9月~10月初,制定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区规划;部署任务,落实地块、农户;开展秋种技术培训;筛选和引进具有高产潜力小麦品种,做好备播工作。
第二阶段:2010年10月初~10月下旬,各高产创建县(市、区)按照技术方案要求指导项目区农户适期播种小麦。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下旬~12月,进行苗情考察,制定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举办示范户冬前管理技术培训班,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冬前管理工作。
第四阶段:2011年1月~4月,搞好春季苗情考察;制定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各项目县(市、区)要做好项目区农民的技术培训,适时指导农民进行春季麦田管理工作。
第五阶段:2011年5月,召开小麦项目实施情况现场观摩会,推动小麦后期管理工作。
第六阶段:2011年6月,省农业厅组织邀请专家对高产创建活动十亩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对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核心示范片和十万亩辐射带动区进行测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