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技术机构保障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技术标准资源初步满足标准化活动需求。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特点,依托省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标准文献库、标准馆藏,实时标准查新、标准文本购买、标准查询,实现实时查询检索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的国际标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UL(保险商试验所)、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等102种先进专业团体的技术标准,为我市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标准信息资源保障。
(2)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检测、检验机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基本能满足我市七大支柱产业的检测服务需要。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建材、不锈钢、陶瓷、电子电器、皮塑料制品、印刷包装等产品的检验,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建立了标准化技术支撑。扶持发展了市标准化协会等中介技术服务机构,组建了“清远市标准化专家库”,建立了我市“WTO/TBT网上服务平台”。
(二)存在问题。
目前,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东莞等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市已启动实施,而同处后发展地区的潮州、梅州、阳江等市也纷纷把技术标准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全省11个地市出台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规划或意见,制定了相关政策,建立工作机制,安排了资金,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大环境。相比之下,我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起步较晚,力度较弱,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份企业标准化意识不高。企业作为标准的实施主体,标准化应该是企业的自觉行为,我市一些企业对标准化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战略地位的认识存在不足,有30%企业无制订或无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化相关文件,4%的小型企业认为企业标准化对企业的效益没有任何影响,9.7%的小型企业没有对企业标准化投入任何经费。
二是技术标准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制定标准是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有力体现,我市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抢占标准制高点的意识也不强。全市仅有2.5%的规模企业参与过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70%以上企业未尝试制定和执行体现自我优势和特色的企业标准。此外,一些企业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不协调,技术专利标准化使用的比例不高,技术专利化意识缺乏将会成为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瓶颈。
三是技术标准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忽视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研制,影响了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市近90%大型企业每年投入标准化建设和技术标准研制应用经费不足100万,75%中型企业少于30万元,95%小型企业少于5万元。以上数据反映出,企业标准化经费的投入偏少,紧紧满足日常最基础的标准化工作,无法保障标准化向纵深开展。此外,7%企业无制订相关标准化管理文件,9%无制订生产、工作过程标准化文件,即使在有制订以上标准化文件的企业中,也分别有26%和18%仅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可见,我市企业对标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还有待加强。
四是标准化人才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标准化发展的“瓶颈”。与标准化工作其他存在问题相比较,我市标准化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和紧迫。目前,企业科技人员配备约为总人数的11%,标准化相关工作人员仅占企业总人数的3%,设置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企业仅有8.9%,小型企业为5.3%。此外,现有标准化专业人员中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懂外语、懂专业知识又懂标准化技术的标准化高级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