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支持,群众参与,为加快梯田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0年,省委、省政府把梯田建设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之一,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强化了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梯田建设重点县区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梯田建设领导小组,将梯田建设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建立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保证了梯田建设任务的落实。梯田建设带来的效益,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梯田建设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建设热情高涨,为梯田建设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部门配合,项目整合,为加快梯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扶贫办和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积极落实任务,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从目前各有关部门确定的梯田建设规划及实施的项目来看,“十二五”期间,通过口粮田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扶贫梯田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及省财政梯田建设专项资金,可落实梯田建设任务750万亩。
(四)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为加快梯田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我省在梯田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甘肃省机修梯田技术规程》(DB62/T1661-2004)和《
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验收试行办法》(甘政办发〔2009〕225号)等国家标准、地方规范和管理办法,为梯田建设提供了技术性支撑。水平梯田试验研究等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梯田建设水平。省、市、县三级水土保持机构健全,一大批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才能够为梯田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提供技术服务。
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两大机遇,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取行政推动和利益驱动两种措施,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梯田建设作为我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粮食增产的优先措施,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构建特色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围绕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统筹处理梯田建设与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等问题,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
2.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统一规划,科学统筹,注重均衡发展,优化工程布局,规划重点区域,集中投入,整体推进。
3.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各地政府主体责任,统筹协调部门力量,在项目配套、技术服务、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梯田建设的合力。注重群众参与,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梯田建设的积极性。
4.因地制宜,规模建设。综合考虑降水、海拔、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坡耕地资源和梯田现状等因素,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建设,实行整村、整乡镇、整流域推进,形成规模效应。
5.整合项目,统筹安排。整合巩固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扶贫梯田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组织实施。
(三)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省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把梯田建设与促进旱作农业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挥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2011-2015年新修高标准梯田750万亩,平均每年150万亩。规划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均梯田达到2.2亩,为实现“十二五”末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30元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五、规划区域和建设任务
(一)规划区域。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扶贫开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范围为基础,重点考虑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以及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并综合考虑各地政府对梯田建设的重视程度、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规划区域。具体原则为:
1.适宜兴修土坎梯田的黄土地区;
2.适宜兴修梯田并有坡耕地资源的县区;
3.县区年降雨量在300-600毫米之间;
4.县区内海拔高度在2300米以下的区域;
5.有一定的梯田建设基础,群众参与梯田建设积极性高;
6.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机构健全,有稳定的开展技术服务的专业队伍;
7.有梯田建设的项目来源。
根据上述原则,在全省旱作农业区的67个县区中,确定兰州、白银、天水、武威、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等9个市州的47个县区为规划区域。本次规划区域在实施2009年-2012年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38个重点县区的基础上,增加了华亭县、漳县、岷县、积石山县、和政县、康乐县、古浪县、天祝县、两当县9个县。新增的9个县,均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绝大部分是扶贫开发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共有适宜兴修梯田的坡耕地面积381万亩,且均有口粮田建设任务(详见附件1)。
(二)规划区域概况。规划区域2009年底总人口1681.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635.46万人的63.8%。其中农业人口1408万人,占规划区域总人口的83.8%;农业劳动力799.2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6.8%,人口密度136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密度114人/平方公里。2009年粮食总产量625.88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372公斤,农村各业产值433.9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21.68亿元,占总产值的74.13%。农民人均产值3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