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梯田建设专项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1〕144号)
各有关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梯田建设专项规划(2011-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甘肃省梯田建设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梯田建设列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措施,提出新修750万亩高标准梯田的目标。为了全面完成梯田建设任务,结合《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调整规划(2011-2015年)》和《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甘政办发〔2011〕40号)等相关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一、梯田建设现状
根据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全省现有耕地8115万亩,其中旱地6081万亩,占总耕地的74.94%。旱地中有旱川地95万亩,梯田3105万亩,坡耕地2881万亩。坡耕地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区10个市州的67个县区。
我省梯田建设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步,当时主要以人工修筑、群众会战的方式实施,年均建成40万亩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把梯田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总结出了“四集中、四统一”(集中领导、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连片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的梯田建设经验,年均兴修70万亩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机修梯田技术的全面推广,梯田建设实现了由人工修筑为主向人机结合、机修为主的转变,年修梯田面积最高达到了120万亩,1998年庄浪县率先实现了梯田化,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十一五”以来,我省梯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梯田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修梯田491万亩。2009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快了梯田建设步伐,各级政府把梯田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靠实责任,形成合力,全力推进,两年新修梯田270万亩。截至2010年底,全省兴修梯田3105万亩,占坡耕地面积的51.87%,旱作农业区人均占有梯田1.81亩。
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旱作农业生产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显著效果,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农机具的推广运用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实现了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我省梯田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省目前还有2881万亩宜修梯田的坡耕地亟需治理。二是已建成的梯田中,大约有25%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修建的,田块面积小,田面不平整,道路不配套,致使农业机械作业困难,农业生产成本高,部分低标准梯田需要改造提高。三是目前梯田建设主要是通过整合口粮田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项目实施,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影响梯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梯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梯田建设是防治水土流失,保障防洪安全的需要。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据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多年的研究成果,在黄土高原地区每亩坡耕地年流失土壤4-10吨,坡耕地水土流失量一般占到流域水土流失总量的40%-60%,坡耕地面积大、坡度陡的地区可高达70%-80%。我省尚有2881万亩坡耕地,表层土壤流失,产生大量泥沙,汇入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河道泄洪能力,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梯田可有效地拦蓄坡面径流,与坡耕地相比,可减少水土流失85%以上。
(二)梯田建设是发展旱作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单产能力不高是制约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58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45公斤,创历史新高,但仍低于全国420公斤的平均水平。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大部分区域属旱作农业区,人口密度高、坡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产出能力低,粮食生产依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梯田可有效拦蓄天然降水,保持表层肥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据我省梯田测产资料及定西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坡耕地修成梯田后,按种植小麦测算,每亩可增产粮食50-100公斤,按平均每亩50公斤计算,全省现有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150多万吨,可满足近400万人一年的粮食需求。
(三)梯田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经济安全的需要。我省是典型的农业省份,长期以来农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更低。通过梯田建设,可有效改善耕地的水肥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群众收入创造条件。近年来,全省各地依托梯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梯田+地膜玉米”、“梯田+马铃薯”、“梯田+经济林果”、“梯田+中药材”、“梯田+草畜”等多种产业模式,使当地群众的收入大幅度提高。2009年定西市依托梯田种植马铃薯300多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多元。
(四)梯田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目前,我省已完成退耕还林1003.3万亩,涉及退耕农户166.9万户、728.5万人,退耕还林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不足2亩,稳定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任务艰巨。坡耕地改造成高标准梯田后,由过去的广种薄收转变为少种高产多收,可有效解决退耕农户的吃粮问题,使陡坡耕地退得下,林草植被还得上,还林成果保得住,退耕还林实施区生态得到修复,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梯田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重视,政策有力,为加快梯田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明确提出推进黄土高原地区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稳步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规划,继续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推进坡改梯工程。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进基本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经济林果等产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提出,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2010年11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在2012年全面完成500万亩梯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到2015年再力争完成500万亩梯田建设任务的决定。这些重大决策,为我省加快梯田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