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注:带*标记的为累计数。

  三、主要任务

  围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市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坚持制造与创造相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配套,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坚持错位发展,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努力建设广东重要的绿色现代产业基地,推动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
  1.建设三大绿色产业基地。以实施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梅州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为抓手,加快现代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
  (1)建设绿色工业基地。积极实施梅州市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坚持生态优先,走园区式、集群化、低污染和高效益的绿色工业发展道路,使绿色工业成为梅州工业经济的主体。着力建设以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制药为主的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配套基地,依托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五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县域工业聚集发展,引导高端、新兴产业向转移园区聚集,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成绿色新型工业基地。着力建设以电力、烟草、建材、矿业、制药、陶瓷、食品饮料(酒类)等为主的粤东优势资源型传统产业基地,实施改造提升、自主创新、名牌带动、项目带动、转型升级战略,通过技术和规模优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以实施“双百工程”(100个优强项目和100家成长企业)为抓手,全力打造传统产业2-3个百亿元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省“汽车零配件基地”、“水泥生产基地”、“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加快推进与省的沟通对接,积极打造全省重要的高端电路板新兴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省市共建日用陶瓷产业基地。找准与梅州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相适应的产业,大力培育发展2至3个工业支柱,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做强做大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按照“生态园区、工业新城”发展定位,创新投资模式,加快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完善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公共设施,努力形成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优化规划布局、科学安排建设时序,科学供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含量、提升增加值,引入多元化的开发方式,探索“生地供应”、委托开发、“土地作价投资”、“土地租赁”、 返回用地等土地开发模式。引入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包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外商资金、财政资金)、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全方位开放投资领域,包括水、电、路、环保设施、信息设施等)、投资方式的多元化(投资、联营、入股、BOT模式),突破园区开发的资金瓶颈。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和金属制品四大产业,培育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到2015年,园区城市建成区9.27平方公里,企业用工规模7.3万人,企业投资规模达151亿元,产值规模达225亿元。建设成为全市产业技术创新的先导、自主创新的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基地,形成若干具有一定企业数量、有较大规模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基地雏形,有效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提速和经济总量提升,引领全市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发展。
  ――加快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发展。重点发展汽车、数控机床、电力设备、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及零部件产业,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知名度高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企业的合资合作,着力提升电机、柴油机、车桥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水平。以产业转移为重点,瞄准广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配套项目,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共同做强做大汽配产业,促进产业向梅州(广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聚集发展,带动五华、丰顺、平远的汽配厂做大规模,配套发展,加快建成广东省梅州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把梅州建设成为粤闽赣地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与配套中心。大力发展精密铸造,着力形成以铸造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大型水电、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以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梅县机场扩建为依托,加快发展航空指向型的高端制造业。重点发展兴宁市发配电设备成套一体化、云山汽车、广汽强化发电机起动机、五华井得电机、平远荻赛尔机械铸造、梅州鸿云汽车冷却风机、风扇等项目。到2015年,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大力发展以高端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声器材和通信设备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形成和发展电路板产业链、电声产业链和磁性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进与省共建电路板产业优化升级合作,打造全省重要的高端电路板生产基地。实行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大力扶持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壮大一批电子元器件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发展数字化电声产品、TFT新型平板显示器和3C融合产品为重点的高端数字家电产品。鼓励支持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梅州经济开发区、梅县、梅江区的电路板制造业,丰顺县的扬声器制造业等,强化园区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建成广东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电声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通过大项目引进带动形成超百亿元的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提高至30%以上。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坚持高起点进入、高标准培育、高效能发展,积极培育以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梅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推进利用工业、农林废弃物生产替代燃油技术,建成生物质能源示范基地;积极培育LED外延设备、大功率封装设备和灯具等新光源产业。加快发展平远勤德信LED和梅雁太阳能光伏、梅州紫晶光电太阳能光伏、新型光热材料等项目建设。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优化提升烟草、建材、矿业、医药、陶瓷和食品饮料(酒类)等传统产业,对资源型工业实施“绿色转型”。卷烟方面,发挥“五叶神”的品牌优势,争取梅州卷烟厂扩大产能、研发新品、优化结构,确保卷烟产业产值和税收平稳增长。建材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重点发展广东塔牌、油坑集团及梅县、平远“上大压小”项目,力争到2015年形成20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规模,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建材生产基地。矿业方面,重点发展稀土规模化精深加工,加快平远稀土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新材料生产基地。依托金雁集团、威华集团、超华集团的资源、技术、管理优势,重点发展电解铜箔、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特种漆包线、引线框架等高性能高精度铜产品加工项目,围绕电子信息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形成“铜冶炼加工一条龙”,建设粤东重要的铜矿精深加工生产基地。推进资源高效整合、统一布局和综合开发,加快五华钼矿、兴宁霞岚钒钛磁铁矿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矿产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生物医药方面,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加速中药生产现代化,增强品牌竞争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梅州中药品牌,把生物医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华银集团、杉维集团、广东新南方等生物制药企业,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疫苗、诊断试剂、新药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大嘉应制药、康奇力、联康药业等企业传统品牌产品、传统剂型的二次开发力度,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用中药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产品系列开发,延长产业链。扶持广东南台药业和蕉岭县长云中药饮片厂,建成中药饮片加工基地及向各大医院标准化中药配送基地。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医药企业集团和制造技术领先的中药企业,逐步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加大中医药科研投入,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较完善的中医药创新体系。陶瓷方面,整合瓷土资源,改善装备水平,提高工艺技术,加强新品研发,完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大埔陶瓷”、“大埔青花瓷”、“潭江红陶”等区域性品牌。到2015年,陶瓷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食品饮料(酒类)方面,以长乐烧、一线天、南国白珍珠、三河玉液、客家情等白酒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酿酒业,打造广东省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打造客家娘酒品牌,加快产业化步伐。以梅县“客家娘酒”、平远“娘酒”、兴宁“珍珠红”、五华“果酒”等品牌为龙头,做强做亮 “中华老字号”品牌,带动红酒业的发展。推进梅州珠江啤酒项目迁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尽快实现产能翻番。

  专栏3:
  绿色工业基地布局

基地

位置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主要功能

先进制造业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蕉华工业园、梅江区、梅县、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数控机床、发电设备、机械、航空指向型产业等

依托产业转移园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相关配套产业。打造粤闽赣地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与配套中心。

电子信息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东升工业园、梅江区、梅县、丰顺县、五华县

高端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声器材和通信设备;高端数字家电产品、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

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全省高端电路板生产基地。

新兴产业

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

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风电、核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新光源等产业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中药品牌。

矿业

梅县、兴宁市、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

高精度铜产品加工、钒钛磁铁矿、稀土钕铁硼磁性材料、钼矿、瓷土的开采及精深加工

发展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新材料生产基地。

建材

蕉岭县、梅县、平远县

水泥行业的升级改造

水泥产业集群。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建材生产基地。

电力

五华县、梅县、兴宁市、大埔县

抽水蓄能、火力发电

打造全省电力生产基地

食品饮料(酒类)

五华县、蕉岭县、平远县、丰顺县、梅县、兴宁市、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

白酒、黄酒、啤酒、果酒、配制酒

打造广东省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打造客家娘酒、果酒品牌。

县域特色工业

各县(市、区)

梅江区电子信息、兴宁矿冶加工、梅县高新技术、平远铸造、蕉岭建材、大埔陶瓷、丰顺电声、五华机电、酿酒

形成一县一特色、一县一支柱的错位发展的县域特色工业。



  (2)建设休闲旅游产业基地。把握休闲产业发展重大机遇,以建设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文化为灵魂,依托良好的生态、人文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实施休闲旅游优先战略,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使休闲旅游经济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和链条化。发展壮大一批龙头项目(企业),促进休闲旅游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品牌,构建休闲旅游产业体系,深化省市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合作,打造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推进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与客家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林业、绿色工业等有关规划的对接,打响客家文化之旅、度假休闲之旅、保健养生之旅、红色文化之旅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健康度假城。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基地。一是大梅州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区。主要由梅江区、梅县组成的中部大梅州城市休闲旅游区,形成全市休闲旅游的核心区和游客集散中心,区内重点建设客天下休闲产业基地、雁洋国际健康疗养保健休闲度假城、梅江画廊、千佛塔宗教文化旅游区、梅城文化产业城、泮坑客家文化精品长廊、梅县洞天湖温泉生态旅游景区、南口侨乡村、麓湖山旅游产业园。在休闲旅游基础上开发会议会务商务市场,形成区域会议会务商务中心。二是东部客家名人名楼休闲旅游区。由大埔县组成的原生客家文化、民居风貌、东部客家名人名楼休闲旅游区,重点建设大埔客家乡村休闲度假基地。三是西部热矿泥康体和温泉康体保健休闲旅游区。由五华县与兴宁市组成的西部热矿泥康体和温泉康体保健休闲旅游区,重点建设五华热矿泥温泉休闲基地和兴宁温泉康体保健休闲基地。四是南部温泉康体保健休闲旅游区。由丰顺县组成的南部热泉康体保健休闲旅游区,重点建设丰顺温泉运动休闲基地。五是北部山水观光休闲旅游区。由蕉岭县和平远县组成的北部南岭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建设镇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潭旅游度假基地和平远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五指石丹霞地貌观光休闲基地。
  ――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以“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按照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理念,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重点扶持重大旅游项目、旅游龙头企业、精品旅游线路和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新产品。构建起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从客家乡村、城乡客家民居、城市历史街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节庆、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商品等方面,丰富和促进客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以客家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发展,促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题专项旅游并行发展,形成观光型、度假型、专题型生态旅游产业产品体系。实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创建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县,打造客家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粤闽赣自驾游基地。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和乡村度假旅游。充分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利用水果、南药、茶叶、蔬菜、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加快促进农业与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的融合,通过配套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打造全省最具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开展以围龙屋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结合古城、古镇、古村落等特色建筑以及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店,打造一批集古村落、客家文化、秀美生态、精致农业于一体的经典景区,发展乡村特色休闲观光产业。
  ――发展壮大一批龙头品牌,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加强宣传推介,打响特色品牌。聘请高层次的专业策划团队,对旅游进行超前策划和包装推介,实施整体营销、联动营销和主题营销策略,铸造旅游特色品牌。以深化旅游区域合作为抓手,积极拓展与海西经济区和潮汕地区的合作空间,打造“梅赣龙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圈”和“梅潮山海文化生态旅游圈”,提升粤闽赣“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和市内“百里休闲长廊”的影响力、吸引力,让游客到梅州“休闲半月、疗养半年”。按照“一年一节庆、一季一活动、一县一品牌”的要求,继续举办好自驾旅游周、重走客家迁徙古道等活动。重点打造自驾游、文化游、休闲游三大龙头品牌,着力培育客都旅游服务中心。尽快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保健疗养于一体的高端保健疗养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打造梅州休闲旅游新名片。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