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潮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发展的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三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地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潮州的历史积淀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坚实的产业基础有利于支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增强投资吸引力,独特的港口资源有利于培育临港产业,发挥后发优势。
  --面临的挑战。一是影响潮州发展的不可预见的国际因素较多。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危机后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二是国内宏观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节能减排等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等,对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一定压力和挑战。三是区域经济合作加快的同时竞争也更趋激烈。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落户周边城市,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四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较低,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发展载体建设相对滞后,投资环境亟待改善;市场体系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有产业没市场状况未能很好解决。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潮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机遇,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建设幸福潮州。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的总体要求和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立足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区、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主动融入东盟经济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文化经济、港口经济,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宜业、宜游、宜居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第二节 基本要求


  推进“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贯彻落实“五个务必”的基本要求。
  --务必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始终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新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务必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快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促进政产学研密切合作,着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坚持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并重,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
  --务必加快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始终把有序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低碳技术,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资源,着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城镇发展环境,提高城镇美化净化亮化水平。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务必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完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健全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同步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务必加快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始终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借力发展战略,积极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区、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主动融入东盟经济区,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继续保持外经贸稳定发展,不断扩大区域合作与交流,着力构建互利共赢开放体系。

第三节 发展重点


  根据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普惠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要紧紧抓住“六个突出”的发展重点:
  --突出产业提升。按照“空间集约化利用”原则,加快各级各类园区的开发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扶持发展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快完善专业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产业项目,壮大临港产业,构建技术先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突出城市拓展。按照“完善中部、优化南部、发展东部、保护北部”的思路,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合理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加快以潮州港经济区为重点的滨海新区建设,把潮州建设成为广东省对接海西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以及台湾地区的区域性综合枢纽城市。
  --突出交通优化。围绕未来城市发展走向,加快路网、港口和站场建设。加快以主城区为中心,火车站、空港、海港为支点的快速交通体系和港口、站场的物流走廊建设。做好主城区外环快速通道的前期规划与分步实施工作,形成主次分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突出文化振兴。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城市文化品牌和旅游龙头企业。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保护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充实潮州文化内涵。建立健全文化应用创新机制,彰显潮州文化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居民文化生活中独特风格,振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突出绿色发展。强化对水、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保护,落实生态功能分区管理,努力建设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现代绿色生态体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低碳产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新潮州。
  --突出和谐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社会建设方向转换到扩大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管理的轨道,努力消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潮州”。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的总体要求,力争至201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保持在省中等以上水平,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2亿元,年均增长18%,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3%以内。
  --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58:37。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6%、15.7%和15.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增加,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有较大提高,至2015年,全市专利授权量突破3000件,基本实现特色产业高端化、文化经济产业化、港口经济规模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到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3833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2010年有实质性下降,较好完成省下达任务。
  --现代化滨江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基本建成完善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公共基础设施。市区一江两岸加快开发,城市景观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体服务功能和港口配套建设初具规模;三旧改造成效显著,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的生产、创新和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经济的带动力、辐射力明显改进,资本、人流、物流的集散能力进一步增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7%。
  --社会软实力有较大提升。多元化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基本建立,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以上;职业教育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办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各类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大幅增加,实现教育强市目标。城市医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卫生防疫应急机制更加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序,文化场馆基本完备。体育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法治环境明显优化,服务型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分配结构更趋合理,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至2015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降低为42%以内,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应急处理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安居乐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