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环境质量目标。创建全国生态县,到2015年达到100%,全面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全省领先。到2015年建成10个国家级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区,2020年示范区达到20个。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2020年分别按五年计划削减目标考核。地表水水质达标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城市大气质量指数处于清洁至轻污染等级(I<1)的天数占全年比例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形成大质量工作推进机制。
1.深入开展质量强县(市、区)活动。提高质量强县(市、区)活动的组织力和推动力,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推进平台,夯实质量强市的基础。将质量强县(市、区)、质量强镇(乡、街道)目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力度,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2.深入开展质量强业活动。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园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商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创建“质量先导区”活动,调优产品结构,调精技术装备,调强质量管理基础,着力培育发展产业“地标”品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深入开展质量强企活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标准、计量检测体系建设。鼓励和促进企业将产品研发、专利转化为产品技术标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扶持和带动企业创名牌、建标准、超标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二)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工程,夯实质量强市基石。
1.大力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以争创“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为载体,在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全面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力争到2015年拥有一批具有国内、省内行业领先的质量管理企业,一批“现场管理良好行为”企业,一批精益管理的质量团队。实施“11551工程”,即:创省质量奖10~15个、市长质量奖10~15个;现场管理良好行为企业500个;质量工程师500人;精益管理知识培训人数10000人次。
2.大力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建立企业质量档案、质量信用等级指标体系和质量信用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加强质监、工商、税务、公安、安监等部门以及银行等单位的合作,加快整合企业诚信信息资源。到2015年名牌企业、许可产品企业、体系认证企业授信评价,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授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