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既重视生产能力提高,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牧业,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生产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四)建设一批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基地。一是建立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5万亩,主要以湟水河、黄河温暖灌区为主,辐射带动柴达木盆地和牧区州府县城地区。二是建立露地蔬菜生产基地50万亩。主要布局在湟水河、黄河温暖灌区和柴达木地区。三是建立蔬菜制繁种基地1万亩,乐都、民和、循化县以茄果类蔬菜繁(制)种为主;柴达木、民和以根茎类蔬菜制种为主;尖扎、贵德县以叶菜类蔬菜制种为主;大通县以鸡腿红葱制种为主。四是在互助、大通、湟中、湟源、平安等县的浅脑山地区建立食用菌温室生产基地1万亩,着力扩大双孢菇、香菇、鸡腿菇、金针菇、秀珍菇生产规模。
(五)建设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将发展规模养殖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确保牧区禁牧减畜后肉、奶产量不下降的一项重要措施,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一是加快农区畜用暖棚建设。以集中连片方式新建60平方米畜用暖棚10万栋,重点建设生猪、肉羊、肉牛、奶牛、家禽等生产基地,为发展规模养殖奠定基础。二是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624个,鼓励中等规模养殖场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扩大养殖规模,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新建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区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以上。
(六)建设一批渔业养殖基地。一是抓好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上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的技术路线,繁育增殖优良土著经济鱼类,促进渔业资源恢复,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二是抓好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下养殖渔业开发区建设。采取大水面人工养殖、库湾网箱养殖和沿黄河滩地的冷流水养殖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大力发展冷水性名优、特色经济鱼类增殖、养殖渔业,生产特色名优水产品,满足消费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幅提高冷凉水体的鱼产量和效益。在梯级电站水库大水面,以土著经济鱼类为主,对水体资源进行立体开发利用,加大推广浮游生物食性和底栖生物食性的土著经济鱼类和名优品种引进,提高水体自身清除残饵和生物净化能力。依托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布局建设休闲渔业基地,培育和发展休闲渔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