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扶持碳捕捉与封存利用等领域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建设一批低碳发展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建立完善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研究建立低碳产品标识、认证制度。
第三节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加强低碳知识普及、信息发布和政策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节俭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九篇 强化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把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支撑,统筹规划,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的协调衔接,突出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高水平建设现代综合运输、清洁能源保障、民生水利、信息网络四大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章 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突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初步形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到2015年,城际轨道交通网覆盖珠三角九市,高速铁路贯通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第一节 优化现代综合运输网络布局
以广州、深圳和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中心,以珠海、汕头、韶关区域性交通枢纽及其他地区性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以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站场为支撑,加大力度建设高速铁路网、城际轨道交通网和高等级航道网,完善高速公路网。到2015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5000公里(其中,城际轨道交通约7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500公里;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到13亿吨,力争实现沿海主要港口均通航10万吨级及以上船舶;民用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
第二节 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重点完善综合运输通道主骨架,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互补性。优化、提升京港澳以及沿海两大主要通道,全力推进沿海铁路和广州至乐昌高速公路建设,拓展、提高重要综合运输通道。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通道建设,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等主要出省通道前期工作。提高运输网络承载能力和增强运输机动性。
图3:广东省主要通道和高速公路规划示意图(略)
图4:广东省铁路和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略)
┌─────────────────────────────────────────────┐
│ 专栏20: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及重点推进项目 │
├─────────────────────────────────────────────┤
│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
│ 主要通道:京港澳主通道、沿海主通道。 │
│ 重要通道:广西梧州—云浮—肇庆/广西贺州—肇庆—佛山—广州—河源—梅州—福建龙 │
│岩;深圳—惠州—河源—江西赣州;湛江徐闻—湛江城区/茂名—广西;汕头—潮州—揭阳— │
│梅州—江西瑞金;广西贺州—清远连州—韶关城区—韶关南雄—江西赣州等。 │
│重点项目 │
│ 铁路;贵广广东段、南广广东段、柳州至肇庆广东段、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南沙港疏 │
│港铁路、广州至汕尾、厦深广东段、深圳至茂名(广东西部沿海铁路)、赣州至深圳、京九电 │
│气化改造省界至东莞段、广梅汕铁路扩能(梅州至惠州、汕头铁路)等,总里程约3085公里。 │
│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东莞至惠州、广州—东莞—深圳、佛山至肇庆、广佛环线、佛山至 │
│东莞、广州—佛山—江门—珠海、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广佛线二期、广州至清远等,总里程 │
│约735公里。 │
│ 高速公路:深圳东部过境、博罗至深圳、仁深高速仁化城口至博罗段、从化至东莞、深圳 │
│外(半)环、广深沿江、珠三角环线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段、惠澳高速惠州长湖至大亚湾段、 │
│惠东碧甲至凌坑、潮惠高速潮州至惠东段、江门至肇庆、中山至开平高速及新会支线、广佛肇 │
│高速、珠海高栏港高速、江门至番禺及江门至珠海北延线、珠三角环线花都至肇庆段、珠三角 │
│环线中山沙溪至月环段、广州至河源、珠海金鼎至横琴、广州至高明及西延线、广州至三水东 │
│延线、云阳高速罗定至阳春段、江门至罗定、沈海高速佛山谢边至三堡扩建、港珠澳大桥、虎 │
│门二桥、深圳至中山跨珠江口通道、大广线从化至连平、广州至乐昌、佛山—清远—从化等, │
│总里程约3065公里。 │
│ 沿海航道: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湛江港亚德士航道一期工 │
│程、珠海港高栏港区主航道扩建工程、汕头港广澳港区航道二期工程及防波堤工程,潮州港公 │
│用航道、揭阳港惠来综合港区进港航道及防波堤工程、榕江航道整治工程、汕尾港航道疏浚工 │
│程、江门崖门航道整治工程、阳江港航道疏竣工程、茂名港水东港区航道疏浚工程、茂名港博 │
│贺港区航道疏竣工程等。 │
│ 内河航道: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整治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北江韶关至三水河口千吨级航 │
│道、韩江三河坝至汕头航道、榕江航道等,总里程约820公里。 │
├─────────────────────────────────────────────┤
│注:粤东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重点推进项目见专栏16。 │
└─────────────────────────────────────────────┘
第三节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重点提升港口、机场和轨道交通站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推进港口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珠三角、粤东、粤西港口群协调发展,提升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港口、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集疏运能力,培育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提升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支线机场。充分发挥广州、深圳、湛江等主要轨道交通客货站场的功能。增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和换装功能,提高运输效率,实现旅客在综合交通枢纽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
┌─────────────────────────────────────────────┐
│ 专栏21: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进项目 │
├─────────────────────────────────────────────┤
│ 港口枢纽: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新沙港区二期工程、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珠江电 │
│厂煤炭码头扩建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西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 │
│程、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霞山港区散货码头、珠海港高栏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 │
│程、高栏港区干散货码头、高栏港区煤炭码头、汕头港广澳港区二期工程,潮州港西澳港区起 │
│步通用码头、揭阳港前詹作业区通用码头一期工程、惠来沿海港区靖海作业区通用码头、惠州 │
│港荃湾港区煤炭码头一期工程、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码头、东莞虎门港煤炭码头二期工程、中 │
│山港黄圃港区多用途码头、江门港新会港区亨源油气化工码头、阳江港11—14号泊位工程、 │
│茂名港单点系泊原油码头等。 │
│ 机场枢纽:扩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成揭阳潮汕机场,改造梅州、 │
│惠州、韶关支线机场,启动湛江(粤西)机场迁建工程等。 │
│ 轨道交通枢纽:广州、广州东、广州南、深圳北、佛山西、湛江、珠海、韶关、潮汕站 │
│等。 │
└─────────────────────────────────────────────┘
第四节 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发展大运量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加快建设干线铁路网和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实现珠三角城际客运公交化,规划适时启动建设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稳步发展公路交通,提高公路网等级和通达深度,发展农村公路客运。发展联程联运,提升民航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大对内河航运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促进内河航运与沿海枢纽港协同发展。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有效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第二章 构建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以能源结构调整为中心,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比重,促进能源绿色生产和清洁利用,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图5:广东省能源重大项目布局示意图)
第一节 加强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核电,优化发展火电,适度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源,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合理布局建设工(产)业园区热电冷联供项目和分布式能源项目(包括储能电站等),在珠三角区内负荷中心建设环保型支撑电源,在沿海沿江建设一批骨干电厂。加强油品和天然气供应设施建设,在沿海建设重大炼化项目,多渠道拓展天然气资源,推进陆上气源、沿海LNG接收站和海上天然气上岸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省接收西电东送最大电力约3600万千瓦,省内电力装机容量达到约10000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38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250万千瓦;清洁电源所占比重达到40%左右),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400亿立方米/年,非化石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第二节 完善能源输送网络
继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提升电网承接各类型电源接入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加强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推广智能微网和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建设区域智能电网试点工程。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管道建设,形成连接炼油中心、主要消费城市、成品油储备基地,贯穿全省的成品油输送干线,增强成品油供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快建设连接各主要气源点、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通达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到2015年,全省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先进节能、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绿色电网,油品供应管道和天然气供应管道里程分别达到2900公里和3300公里。
第三节 加强能源储备和中转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粤东、粤西大型煤炭中转基地。积极推进国家原油储备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油气储备体系。加强省内铀资源勘查,提高我省核电发展的铀资源支撑能力。加强主要能源品种供需情况预测预警。依托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
图5:广东省能源重大项目布局示意图(略)
┌───────────────────────────────────────────┐
│ 专栏22:能源保障重点项目 │
├───────────────────────────────────────────┤
│ 核电工程:建设深圳岭澳二期(1×100万千瓦)、阳江核电(6×108万千瓦)、江门台山 │
│一期(2×175万千瓦),新开工汕尾陆丰(6×108万千瓦)、韶关核电(2×125万千瓦)等, │
│总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 │
│ 抽水蓄能电站:惠州(8×30万千瓦)、清远(4×32万千瓦)、深圳(4×30万千瓦)、阳 │
│江(4×30万千瓦)、梅州(4×3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等,总装机容量约800万千瓦。 │
└───────────────────────────────────────────┘
┌─────────────────────────────────────────────┐
│ 风力发电工程:总装机容量约190万千瓦。 │
│ 天然气利用工程项目:新建珠海金湾、粤东、粤西、深圳等LNG项目,南海海上天然气 │
│接收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川气入粤工程等,新增天然气供应量约300亿立方米。 │
│ 骨干支撑和热电联产项目:揭阳惠来电厂扩建3、4号机组、汕尾电厂扩建3、4号机组、 │
│茂名电厂7号机组、汕头海门电厂一期3、4号机组、阳西电厂扩建3、4号机组、韶关电厂 │
│“上大压小”、梅州大埔电厂“上大压小”、海丰电厂“上大压小”等,新增装机容量约2500万 │
│千瓦。 │
│ 省内电网工程:500千伏输变电线路3401千米,变电容量3800万千伏安;220千伏输变 │
│电线路8974千米,变电容量6709万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下配网输变电线路61220千米,变 │
│电容量8310万千伏安。 │
│ 超高压输电工程:糯扎渡送电800千伏直流输电、溪洛渡送电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 │
│工程等,输送容量1140万千瓦。 │
│ 省天然气主干管网工程:管道2780公里。 │
│ 国家石油储备工程:惠州、湛江等国家石油储备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 │
└─────────────────────────────────────────────┘
第三章 完善民生水利基础体系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构建城乡防洪治涝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
第一节 提高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能力
完善主要江河防洪体系,加快乐昌峡水利枢纽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汕头大围、榕江大围等堤围达标加固建设,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重要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重点推进“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和“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建设,抓好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小型水利设施排查整修,积极开展西江大湾等流域防洪和水资源配置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到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防洪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以上,县级城市达到50年一遇,主要乡镇基本达到20至30年一遇。
第二节 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着力加强水库库区的保护和综合治理,维持水库水质达标。调整部分水库功能和调度方式,逐步转为以防洪或供水为主。合理布局供水水源工程和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加快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建设。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和动态检测,注重构建应急供水备用体系。按照供排分流原则,科学规划珠三角河网主要供排水布局,实现供排水的协调统一、供水系统互通可控。提高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水平,基本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抓紧开工建设湛江青年运河灌区等省内大型灌区改造工程,继续开展中小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到2015年,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90%以上。
第三节 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能力
全面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和流域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水电资源,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到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控制在460亿立方米以内,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
┌────────────────────────────────────────────┐
│ 专栏23: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
├────────────────────────────────────────────┤
│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韶关乐昌峡、清远水利枢纽、西江大湾、梅州梅南水利枢纽、珠三角 │
│西水东调工程等,总库容约18亿立方米。 │
│ 江海堤围:建设汕头大围、榕江大围达标加固工程,汕尾、阳江市海堤达标加固工程等, │
│新建、加固堤防1485公里。 │
│ 灌区改造工程:建设湛江雷州青年运河灌区、茂名高州水库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粤 │
│东韩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65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其中5—30万亩 │
│15宗,1—5万亩50宗。 │
│ 汕头市新津外砂河口治理项目。 │
└────────────────────────────────────────────┘
第四章 优化高效信息网络体系
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建设开放融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率先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智慧广东”。到2015年,全省信息化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珠三角迈向全球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
第一节 优化提升信息传输网络
加强各类信息网络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探索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宽带光纤接入,优化提升通信网络。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加快建设覆盖珠三角、连接粤港澳的无线宽带城市群。加快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数字化改造,推进数字广播网建设,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的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加快发展物联网,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到2015年,全省互联网普及率达70%以上。
第二节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以广播电视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加快国家级“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统一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探索多种运营模式和试点组织方式,加快推进三网的高速互联以及业务应用的融合。构建开放式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三网融合”新业务的开发及推广,积极打造“三网融合”和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示范区。
第三节 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系统布局、层次分明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商务电子化工程,建设便捷、高效的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施公共信息服务共享工程,完善人口、地理空间、科教、卫生等基础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施网络民生民情工程,逐步完善“社保医保一卡通”、“交通信息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服务在线化。
┌────────────────────────────────────────────┐
│ 专栏24:信息网络重点项目 │
├────────────────────────────────────────────┤
│ 信息传输网络提升工程:包括核心网、传输干线网和专用承载网等无线网络扩容工程,互 │
│联网传输协议(IP)数据网扩容、信息承载网络扩容、城域网建设等互联网提升工程,无线宽 │
│带网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建设等无线宽带城市工程,以及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数 │
│字化整体转换、数字地面电视传输网和数字广播网建设等项目。 │
│ “三网融合”工程:包括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珠三角数字家 │
│庭试点、三网融合公共运营支撑平台、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支撑平台、三网融合新业 │
│务开发、数字家庭产业孵化基地和研究院等项目。 │
│ 重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建设政法信息、金财工程、金土工程、金质工程、金农工 │
│程、金保工程、新闻出版、安全生产、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等一批政务 │
│应用信息化系统项目以及省电信网络创新创业平台、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和开发应用平台、南方 │
│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省级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和技术应用支撑平台、农村信息化 │
│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等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