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粤府〔2011〕47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6日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目录
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三章 指导思想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二篇 创新驱动 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一章 完善创新机制
第二章 增强创新能力
第三章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第四章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三篇 优化升级 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一章 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第二章 促进制造业高级化
第三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章 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四篇 内外并举 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一章 切实扩大消费
第二章 有效扩大投资
第三章 积极优化进出口
第四章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五篇 强农惠农 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一章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章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章 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第四章 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机制
第六篇 统筹城乡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一章 提高城镇化质量
第二章 强化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第三章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第四章 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
第七篇 联动融合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章 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三章 促进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
第四章 建设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
第八篇 绿色发展 保护秀美山川
第一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第二章 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章 推进生态建设
第四章 推动低碳发展
第九篇 强化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一章 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第二章 构建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第三章 完善民生水利基础体系
第四章 优化高效信息网络体系
第十篇 普惠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章 提高居民收入
第二章 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三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章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五章 加快安居工程建设
第六章 加强人口和体育工作
第七章 建设平安广东
第十一篇 内涵提升 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一章 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二章 完善教育发展支撑体系
第三章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四章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第五章 提升广东文化形象
第十二篇 改革先行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一章 完善行政体制
第二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四章 增创经济特区新优势
第五章 健全民主法制
第十三篇 互利共赢 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一章 推进服务业合作
第二章 加快跨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章 共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
第四章 完善和创新合作机制
第十四篇 开放合作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一章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第二章 提高“走出去”水平
第三章 扩大与东盟的战略合作
第四章 深化对台经贸合作
第五章 加强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
第十五篇 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二章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第三章 加强规划监督考评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547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4%。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0∶50.4∶44.6,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0∶60。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形成规模化、高级化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三旧”改造全面推进,宜居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预计2010年城镇化率达64.0%。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取得一定成效,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
--绿色广东建设初见成效。积极淘汰落后水泥、钢铁产能,关停小火电,扎实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7.6%和8.3%。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省内外顺畅转移。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3岁。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迈出新步伐,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695公里,新增轨道交通通车里程77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98公里。电源、电网、天然气网建设加快,新增电力装机3080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加固达标江海堤围5151公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加快外经贸发展战略转型,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2010年为7847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12.9%,其中出口4532亿美元,年均增长13.7%。粤港澳紧密合作全面深化,粤台交流合作稳步发展,与东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走出去”步伐加快。
--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大部制改革、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社会领域改革有新探索。探索民主政治有效实现形式迈出新步伐。
┌─────────────────────────────────────────────────────────┐
│ 专栏1:广东省“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
├─────────────────────┬────────┬────────┬────────┬────────┤
│ │ │“十一五” │ │“十一五”年 │
│ 指 标 │2005年 │ │2010年 │ │
│ │ │规划目标 │ │均增长(%) │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 - │ 9 │ - │ 12.4 │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 - │ 8 │ - │ 11以上▲ │
├─────────────────────┼────────┼────────┼────────┼────────┤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43.3 │ 45 │ 44.6 │ - │
├─────────────────────┼────────┼────────┼────────┼────────┤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 1.12 │ 1.8 │ 1.8 │ - │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 │ 0.79 │ 0.66 │ 0.66▲ │ [-16]▲ │
├─────────────────────┼────────┼────────┼────────┼────────┤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 │ [20] │ [47] │ -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3 │ 103 │ 103.1 │ 103以内 │
├─────────────────────┼────────┼────────┼────────┼────────┤
│城镇化率(%) │ 60.7 │ 65 │ 64▲ │ - │
├─────────────────────┼────────┼────────┼────────┼────────┤
│常住人口(万人) │ 9194 │ 9730 │ 9730▲ │ 1.14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7.02 │ 8.5 │ 7.71 │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6 │3.8左右 │ 2. 52 │ - │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1565 │ 2180 │ 2730 │ - │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1235 │ 2200 │ 2820 │ -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50.5 │ 85 │ 98.3 │ - │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22 │ 28 │ 28 │ - │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57. 5 │ 80 │ 86.2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 - │ 5.5 │ - │ 7.6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 - │ 6.0 │ - │ 8.3 │
├─────────────────────┼────────┼────────┼────────┼────────┤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 │ 1.49 │ 2 │ 1.71 │ - │
├─────────────────────┼────────┼────────┼────────┼────────┤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 - │ 291.4 │ 291.4 │ - │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45 │ 60以上 │ 65▲ │ - │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 - │ [15] │ [18.8] │ - │
└─────────────────────┴────────┴────────┴────────┴────────┘
┌────────────────────┬─────────┬───────┬─────┬──────────┐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 - │ [15] │ [18.9] │ - │
├────────────────────┼─────────┼───────┼─────┼──────────┤
│森林覆盖率(%)* │ 57.5 │ 58 │ 57 │ - │
├────────────────────┴─────────┴───────┴─────┴──────────┤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为“十一五”期间累计数;带 │
│▲为预计数;带*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常住人口采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前统计数据;森林覆盖率 │
│指标口径已调整,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口径调整前的数;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 │
│数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为户籍人口口径,2010年预计数调整为常住人口口径。 │
└───────────────────────────────────────────────────────┘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省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广东处于人均生产总值向10000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第一节 发展机遇
--总体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广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这为我国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局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政治社会稳定,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广东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成为新时期广东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新的动力源泉,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有了质的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为广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经济指标多年居全国前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较高,活力和创造力较强。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区域互动新格局正在形成。
--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广东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继续深入发展,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顺应形势发展变化,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率先调整经济结构,主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
第二节 面临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外需增长放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广东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口压力大。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而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刻不容缓。
--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管理压力加大。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较多,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进一步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调整既有利益格局难度加大,改革攻坚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
--率先发展的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内陆各省区后发优势开始显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各省市发展势头迅猛,广东原有优势逐步减弱,新的优势尚未形成,经济总量地位、区域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体制创新能力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第三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五个重大关系,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做到“六个必须”:
--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促进速度质量相协调,内需外需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把“贴牌大省”变成“品牌大省”,“广东制造”变成“广东创造”,建设创新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