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要树立“三农”统筹理念,主动顺应形势,引导和鼓励农民流动,推进农民转移,提高农民素质,降低城市门槛,融入城市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围绕培育市场、文化、技能型新型农民,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采取灵活学制和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免费职业教育,使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树立文明乡风。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对全市农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每户有一名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快农民转移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经出台实施的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加大培训为先导,通过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县域非农化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输出转移质量等多种途径,综合运用好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中介服务、维权保障等手段,充分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行业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大规模、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格局。强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优惠、信息服务等帮扶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新转移20万个农村劳动力。
--全面扩大社会保障。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合率和补贴标准,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地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低保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力争到2015年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完善农村受灾群众和特困群体救助制度。
--全力推进扶贫开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实行扶贫政策的部署和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标,坚持扶贫模式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突出片区扶贫开发这个重点,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移民、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扶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六大扶贫工程,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帮扶力度,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