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范围。白于山区移民搬迁项目共涉及8个县90个乡镇,其中榆林市47个乡镇,延安市43个乡镇。
定边县19个乡镇:贺圈、红柳沟、砖井、安边、郝滩、白湾子、油房庄、纪畔、王盘山、姬塬、武峁子、杨井、学庄、黄湾、新安边、张崾先、白马崾先、樊学、冯地坑;
靖边县17个乡镇:东坑、天赐湾、五里湾、席麻湾、大路沟、龙洲、高家沟、新城、青阳岔、小河、镇靖、宁条梁、周河、杨米涧、王渠则、乔沟湾、中山涧;
横山县6个乡镇:高镇、韩岔、南塔、双城、艾好峁、石窑沟;
子洲县5个乡镇:马岔、槐树岔、水地湾、高坪、李孝河;
吴起县12个乡镇:周湾、长城、五谷城、薛岔、白豹、长官庙、庙沟、王洼子、铁边城、新寨、吴仓堡、吴起;
志丹县12个乡镇:永宁、吴堡、杏河、双河、金丁、旦八、义正、张渠、纸坊、候市、保安、顺宁;
安塞9个乡镇:化子坪、镰刀湾、王家湾、西河口、沿河湾、招安、真武洞、砖窑湾、高桥;
子长县10个乡镇:史家畔、栾家坪、马家砭、涧峪岔、热寺湾、余家坪、李家岔、南沟岔、寺湾、安定。
(三)具体目标。通过实施移民搬迁项目,努力实现白于山区贫困群众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产业有发展、环境有改善的目标。一是贫困户有安全、经济、实用住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左右。二是每户有1-2人掌握实用技术,每村有1-2个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安置的群众每户有15-2亩设施农业大棚。三是交通、电力、通信、能源、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完善,达到或超过当地城镇水平。四是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群众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五是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搬迁到城镇的群众收入力争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搬迁到中心村或园区群众的收入水平力争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平均水平。
三、安置方式、安置地选址和建设内容
(一)安置方式。
1.进城落户定居及县城、小城镇集中安置。对有条件进城的搬迁户,鼓励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进城落户定居,转换农民身份。利用发展县城及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进入县城、小城镇集镇居住。进城落户及县城、小集镇计划安置7.98万人,占总安置数的30%,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等服务业或现代农业。
2.中心村集中安置。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沿公路或川道地区的村庄,将零星分散的自然村整合归并,建设中心村集中安置。中心村计划安置107万人,占安置总数的40%。
3.现代农业园区安置。以榆林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通过土地置换,对北部风沙滩区的国有农林场进行开发,建农业设施大棚,采取群众自建、政府补助或政府、公司建设,搬迁户租用的方式,每户保证1-2个设施大棚。政府在城镇或园区建设公租房由搬迁户租住,或采取搬迁户建房、政府补助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现代农业园区计划安置6.71万人,占安置总数的25%。
4.五保户和特殊人群安置。农村五保户采取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对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特困人员在个人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建免租金周转房,房屋产权归集体所有,由当地村委会统一集中安置。五保户及特殊人群安置1.44万人,占安置总数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