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善人口结构和素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和行为的改变;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建立人口计生、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出生性别比趋向正常。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实施新一轮提升人口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就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
3.健全人口管理体制。按照“市规划指导、区协调监督、街道(镇)组织落实、社区(村)综合服务”的要求,创新对本市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快户籍管理向登记管理转变。坚持公平公正、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逐步构建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居住条件、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法律援助等方面享有均等化服务,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落实“一证二合同三承诺”制度,着力解决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率达95%以上。
(九)坚持人才优先方针,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1.集聚各类人才。完善以“无锡千人计划”和“530”计划为核心的人才政策体系,重点实施物联网人才引进等七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吸引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人才及其团队来锡创新创业,形成“创新在高校、创业在无锡”的良好氛围。实施“无锡千人计划”和“530”计划,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锡创新创业。推动各类园区、企业和研发机构引进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达7%,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达到16%以上,人才贡献率达到47%。
2.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优惠政策,培养各类人才。突出引进和培育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加快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培育,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技师队伍建设,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开展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完善技术工人终身教育体系。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推进公务员交流轮岗常态化,培养一支总量相对稳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的党政人才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3.营造用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人才管理、评价、分配、激励、流动和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生活和文化环境。加大人才投入,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高层次人才公寓100万平方米以上。大力推广“创业助理”计划,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和专业化服务。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优化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机制,在人才开发、科技创新、期权激励、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包容各类人才,营造创新活力最强、创业成本最低、服务效能最优、人居条件最佳的人才环境。
(十)优化基层社会管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1.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全面理顺区、街、居三级以及区、街各部门与社区间的工作关系,厘清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事务工作站(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社区组织的工作职能及相互关系,全面落实人员和业务“两整合”、经费和信息“两保障”,形成扁平化管理的常态机制。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会、协商会、听证会等民主自治方式,积极探索业主委员会自治等新模式,努力建设现代公民社会,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坚持和完善村(居)务公开制度。到“十二五”期末,城乡社区扁平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市级“和谐示范社区”创建率达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