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监管职能,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督。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市卫生局负责)
8、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快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支持医院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医务人员岗位培训。鼓励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到与医院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负责)
9、加快推进多元办医。按照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要求,制订和完善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特需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让渡给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扶持民办医疗机构做优做强,形成医疗服务领域公平有序竞争,促使医疗卫生机构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
市人民政府继续与各区县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牵头部门对牵头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要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制订任务进度表,加强督促指导。各区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区县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县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负责、全力抓。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层层落实责任。各区县人民政府实行包干负责制,按照“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确定科(处)级以上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强化财力保障
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2011年医改任务,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按确定的任务和进度,及早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资金安排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