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深入贯彻烧碱、电石、合成氨、黄磷等四个化工产品单位能源消耗定额标准,采标率要达到100% ,重点企业要达到能耗定额的先进指标水平;二是大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新技术和装备,如等离子裂解焚烧处理技术,合成氨节能改造技术,氮肥行业污水“零排放”技术,环保节能干法乙炔技术等;三是推进资源二次综合利用,继续重点抓好磷石膏、芒硝渣等固体废弃物及黄磷、电石等尾气净化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率;四是切实抓好 64户重点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深入贯彻实施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及重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等国家标准,继续会同省质检局做好“国千家”、“省百家”企业中的10户化工重点耗能企业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考核工作。
三、推进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建立推进产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任务考核,提高服务水平,细化政策支持,加大协调力度,加快“产业推进年”各项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企业要切实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研发生产和市场销售。
(二)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原则,加强与中央在川企业的沟通协调和对其他重点企业的服务,推动优势资源整合,增强国有企业的带动力;加强配套服务,支持外资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驱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对企业的规划指导,帮助企业尽快实现技术升级、产品上档和市场开拓。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促进重点产品尽快投产达标。
(三)抓好已有政策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成渝经济区建设政策,以及《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各项政策措施,重点落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信贷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
(四)加强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一是建立健全全行业统计
分析监测体系。二是加强行业调研,动态分析行业发展的情况,适时向社会发布石化产业发展的有关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土地预审等提供信息指导,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五)强化要素供需协调。强化气、电、煤、运等要素供需协调,重点向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带动效益大的产业和产品倾斜;积极争取优惠电价政策;加快建设四川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特大件运输通道,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优先保证省内石化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大项目的运输。
(六)推动石化行业产业整合。积极鼓励大企业和优势企业
进行收购兼并,尤其氮肥磷复肥等传统大宗产品领域要进一步提高集中度。在化工新兴产业领域,要重视鼓励中小企业发挥创新和创业的生力军作用。
(七)加大对石化企业的资金扶持。在安排省工业发展资金
时,重点支持芳纶纤维、聚苯硫醚及纤维、高含氟量氟橡胶、有机硅等化工新材料;1,4-丁二醇系列产品、特种炭黑、电子级磷酸等高端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以及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等传统化工节能技改项目的建设。分行业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争取银行资金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基本面好、信用记录较好、守法经营、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石化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八)进一步推进行业对外开放。协调开展石化行业国际国
内经济、技术和信息交流,利用西博会、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等品牌会议对外招商引资引技,推进国外大型能源企业和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等跨国化学公司项目以独资、合资合作、建立产业联盟、设立研发和创新基地等形式在川发展。鼓励专业人才输入和交流。积极推进四川与有关省市进行产业合作、园区合作及联建、产业转移承接、产销对接等区域合作。
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钒钛钢铁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全省钒钛钢铁产业销售收入 2540亿元,同比增长25% ,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 。
二、重点任务
2011年全省钒钛钢铁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是发展 8项重点产品,攻关5大关键技术,培育壮大50户骨干企业,努力打造攀枝花钒钛钢铁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攀枝花钢铁(钒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发展8项重点产品。重点开发钒铝合金、高档优质钛白粉、二氧化钛衍生产品、钛合金及钛锭和高档钛材、直接还原铁、含钒钛高强度低(微)合金化钢、含钒钛耐磨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和纳米铁粉制备、新工艺镍铁生产成套装备。
(二)攻关五大关键共性技术。一是钒钛磁铁矿煤基直接还原技术;二是低品位矿、表外矿和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三是钛合金及钛锭和高档钛材生产技术;四是钒钛钢铁低微合金化钢生产技术;五是钛材大卷重成套技术、钒铝合金、钒电池开发等。
(三)培育壮大 50户重点企业。加快培育攀钢集团、川威集团、龙蟒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集团、钢城集团、攀阳钒钛钢铁等50户钒钛钢铁产业骨干企业。
(四)打造攀西钒钛产业集群。推动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完成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的扩区工作,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发展成百亿园区。初步建成攀枝花钢铁(钒钛钢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推进措施
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抓好以下7项工作。
(一)落实规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梳理《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钒钛产业的实施意见》中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督促协调,狠抓落实。
(二)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达钢集团争取新建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德胜集团、钢城企业公司、西南不锈钢、华铁钒钛等企业建立省级技术中心。二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依托攀钢集团、龙蟒集团、攀阳钒钛钢铁等企业突破钒钛钢铁磁铁矿直接还原技术;依托龙蟒集团、钢城集团、安宁铁钛等企业突破低品位、表外矿和尾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依托攀钢集团、钢城集团、云钛实业等企业突破钛合金及高档钛材生产技术;依托攀钢集团、威钢公司、达钢集团、德胜钢铁等企业突破钒钛钢铁低微合金化钢生产技术。
(三)强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威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龙蟒钛业20万吨钛白粉及硫磷钛产业基地建设二期工程、富邦钒钛制动鼓的1000万件载货汽车钒钛制动鼓、泓兵钒镍有限公司12万吨镍铁及成套设备、攀阳钒钛钢铁50万吨直接还原、四川金沙纳米的1万吨超细铁粉等50个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投资 167亿元,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步伐,推广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力争尽快投产达产。
(四)推动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推动攀钢与龙蟒的合作,着力推进钒钛钢铁重点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型企业,进行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钛白生产企业集群发展、含钒钛钢铁机械、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省内成链发展,形成规模发展、聚集发展、集约发展、配套发展、开放发展的格局。
(五)加快园区发展。加快攀枝花钒钛钢铁产业、西昌钒钛钢铁产业、乐山沙湾冶金建材等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国家钒钛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尽快建成并投入使用。
(六)抓好市场的培育和拓展。一是推动攀钢集团与成飞集团等高端装备企业的联合,开发生产高精尖钒钛钢铁产品;二是组织企业与进出口公司以及国外企业对接,帮助企业加大钒钛钢铁特色产品和专有技术出口,拓展市场。
(七)抓好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和落实电价相关政策,帮助攀钢集团等重点企业解决铁路运输问题;在工业发展资金中重点支持钒钛钢铁产业的发展;帮助企业争取银行贷款,帮助安宁铁钛等企业尽快上市融资。
四川省饮料食品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饮料食品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饮料食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4720亿元,同比增长24% ;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 。
二、重点任务
2011年全省饮料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转化力度,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开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与产业化示范,建立健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一)大力发展八大优势产业。
1.白酒制造业。以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为龙头,利用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白酒工艺水平,提高白酒出酒率和优质品率,高效开发酒糟和黄水综合利用技术产品。力争2011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
2.烟草制造业。围绕“卷烟上水平战略”,着力打造品牌攻坚战,推动管理上台阶,开展卷烟调香、特色工艺、减害降焦等技术攻关,提高川烟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3.肉制品加工业。肉制品加工重点发展优质分割肉、冷鲜肉和中低温肉制品。不断丰富腌腊酱卤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速冻肉制品、中西式肉类香肠、肉类罐头产品加工品种,促进休闲肉质食品行业规模化发展。力争 2011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60亿元。
4.乳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业重点开发牛奶甜点制品、免疫牛奶、功能牛奶和花色奶等,配套建设原料奶和奶产品冷链运输销售体系。力争2011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5.粮油加工业。重点发展强化米、特种米、胚芽米,持续推进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包括方便米饭、方便米粉、方便面(粉丝)、速冻面制品、玉米粉(浆)等产品,不断发展“双低”菜籽食用油、调和油、玉米油、芝麻油和橄榄油等系列油脂产品。力争2011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20亿元。
6.果蔬加工业。坚持果品和蔬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与深加工并重,提高果蔬保鲜、储运和包装环节的技术装备和研发水平。继承和发展四川传统蔬菜腌制和调味品产业,改进加工技术,扩大市场占有率。力争2011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7.茶叶加工业。重点发展有机绿茶、富硒茶,稳定发展茉莉花茶和边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茶叶种植、加工标准,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生产过程机械化、标准化,适应市场需求开发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液体方便茶等新型茶饮料。推进资源和品牌整合,打造“川茶”优势品牌。力争2011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8.软饮料加工业。大力开发植物蛋白饮料、果蔬汁饮料和利用果皮发酵工艺制果醋等新型口味饮料。稳定优质矿泉水、纯净水、碳酸饮料和固体速溶饮料生产,加快开发运动型、功能型饮料。力争2011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
(二)壮大50户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支持饮料食品行业中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新希望、高金、四海等企业(集团)加快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头羊作用,同时强化骨干企业的竞争优势。力争培育五粮液年销售收入上500亿元和1户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 20户销售收入上 20亿元的优势企业。同时鼓励中小型企业为龙头骨干企业提供协作配套,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做大做强10个产业园区。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发展原则,着重突出区域产业特色,进一步强化公共资源平台建设,做好产业园区“配套 +共享”,重点支持五粮液工业集中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资阳四海食品产业园、绵竹剑南春工业集中发展区、眉山泡菜产业园、安岳工业园等10个饮料食品产业园做大做强。
(四)加快饮料食品优势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泸州酒业南区储存基地建设、川渝中烟长城雪茄厂异地技术改造等9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农夫山泉四川峨眉山公司总投资达 142000万元的饮用天然水/果蔬汁系列饮料建设、四川家乡薯业总投资37000万元的马铃薯制品综合开放项目等一批优势项目;全力推动四川省哈哥集团2000万只肉兔加工出口生产线项目、成都国酿食品公司现代化酱油和腐乳生产建设工程等在建项目按时投产;确保四川绿食佳农业有限公司绿色蔬菜食品加工、四川豆匠食品有限公司徽记休闲食品及豆制品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年内建成。
(五)攻关一批重点关键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重点开发低温压榨油生物精炼技术,油菜脂质活性成分提取及改性技术;薯类精制淀粉、变性淀粉和全粉的加工新产品和新工艺研究;冷鲜肉产品加工与贮运保鲜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酱卤、腌腊、香肠等传统特色肉制品现代化加工及特色产品开发;肉乳原料及制品质量安全性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名优茶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技术、茶叶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等。
三、推进措施
(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尽快完善出台《四川省轻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逐条梳理各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掌握重点产品、技术、项目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加强产业引导。鼓励企业加强与境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构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以原有统计工作架构为基础,建立“省-市-县”三级经济运行统计监测体系。科学设计饮料食品行业统计口径、采样对象和样本指标,尽快形成全省全系统稳定工作机制和量化考核制度。
(三)推动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工信部工作部署,以我省乳制品加工行业为试点,联合省级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诚信评价服务机构初步建成“3体系1机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征集披露体系;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工作机制。
(四)深化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建设。重新研究、制定和公布示范单位认定标准,重点突出示范单位对“三农”的带动作用和对行业发展的示范意义,加强管理,扶优汰劣,滚动发展。继续开展第四批示范认定工作。推动建立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
(五)加强饮料食品行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乳制品行业审核清理工作。配合省级相关部门做好饮料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防范在加工环节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随时完成好大宗农产品市场应急调控,履行相应职责,服务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六)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企业要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研发生产和市场销售。各地、各部门要着力建立推进产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任务考核,提高服务水平,细化政策支持,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年度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
四川省现代中药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全省现代中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同比增长20% ;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
二、重点任务
突出重点产业链,加快结构调整。通过创新和技术改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推进我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
(一)重点推进抗肿瘤、心脑血管、代谢疾病、肝病等原料药产业化。重点研发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技术,中药饮片小包装压块、分装技术;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小包装、曲类、袋泡、配方颗粒等产业化生产;重点解决天然药物、中药提取、分离和纯化等核心技术。培育获取国际市场注册认证的原料药;重点推进抗肿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毛细血管、肝病等原料药产业化生产。抓好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定量小包装共性技术及相关设备研究、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及推广,并将该项目成果应用到我省中小饮片企业;扶持曲类、袋泡型、超细微颗粒等中药饮片机械化、自动化应用及产业化推广等技术创新成果的实施。鼓励以新荷花、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千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中药饮片产业联盟,用技术创新改造中小饮片企业,做到专业分工协调,形成产业集群,用量和质进一步增加我省中药饮片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二)加快药材源头建设,推进川产道地药材特色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重点抓中(藏)药材种质资源保护、野生变家种生产及抚育技术,中(藏)药材优良种质选育技术,种子种苗培育技术和规模化推广种植(养殖)技术等难题攻关。抓好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好医生药业集团、禾邦药业集团、华神药业、雅安三九、逢春制药、巴中普瑞制药等企业,在盆周山地、川西北高原、凉山州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化生产基地,生产川贝母、川芎、附子、麦冬、丹参、半夏、虎杖、赤芍、三七、美州大蠊等有特色的常用药材。
(三)推进现代中药集群建设,提升我省中药市场竞争力。以“大企业”为龙头,“大品种”为核心,“大市场”为依托,实现现代中药产业布局,提升我省中成药市场竞争力。以地奥、康弘、华神、中汇、迪康、科创、恩威等大企业为龙头,重点加速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中药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以地奥心血康胶囊、康弘松龄血脉康成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国独家中成药生产产品的契机,积极推进地奥心血康胶囊、华神三七三醇皂苷、中汇糖脉康胶囊等品种的国际化进程。
(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努力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重点抓保健品和美容护肤品的功能性评价,质量和稳定性评价,卫生学检查、安全性评价等工作,建立完善行业及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生产。重点以川产中药材和天然植物为主要原料,着力打造中药保健品、化妆品、中药功能性食品、饲料添加剂以及日化、兽药等中药相关产品,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四川维尔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联合华蜀、佳利动物药业及通达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在隆昌工业区集聚发展,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建设成西部最大的兽药生产基地。
(五)推进中医药服务业改革,发展中医药现代服务业。推进中医药服务业的改革,以现代服务理念,强化医疗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中医诊疗后续服务(中药调剂、熬药、配送)社会化,减少患者排队取药等候时间,实现中药熬药和配送专业化及远程监控信息化,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服务业的尽快发展。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对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通过省两化领导小组的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专题问题;对纳入年度推进计划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督查。
(二)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中药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参加与本企业有关产品的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确保企业药源和质量。
(三)鼓励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继续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新设备研制,在立项、经费补助、进入医保目录和技术改造投资上给予支持。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并落实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实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对重组后的企业在股票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以及银行贷款方面给予支持。
(五)发挥药品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完善集中采购和临床使用政策。对药品成本费用和利润实行差别控制,特别是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协调有关部门在价格核定过程中给予支持。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集中采购评标标准和方法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实现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
(六)强化调研,协调服务,促进发展。深入重点项目企业调研,抓项目,保落实。促进具备条件的项目抓紧开工,已经开工的项目尽快投产,存在问题的项目尽快协调组织会审,协调指导企业全方位筹措资金,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七)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做好要素保障。主动与企业联系,做好信息交流,切实增强各项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协调保障中药企业水、电、气、讯、运和原材料供应,服务好企业,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有序平稳运行。
四川省航空航天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25% 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 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发展一批重点产品。积极对接国家“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发展民用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民机结构部件、航空电子、航空维修与改装、卫星技术应用、宇航产品、航天电子等一批重点产品。利用航空航天技术优势,发展工业余能动力系统、航改燃机产品、汽车电喷及相关控制系统、高性能液压件等产品和高端机电产品再制造等。
(二)加强自主创新,攻关一批关键技术。以航空航天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突破飞机协同设计与敏捷管理、航空飞行器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大型客机航电综合监视、机载防撞、卫星导航系统集成等一批关键技术,加快大型客机航电系统等研制进度,为加快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对接国家和我省有关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飞机、公务机、无人机、大型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研发、空管系统、卫星应用系统、宇航级及高可靠电子元器件、北斗用户终端等重点项目,增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后劲。
(四)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完善航空航天产业链。通过重大项目牵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及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效带动产业链延伸,增强产业聚集效应。充分发挥我省航空航天产业的研发和制造优势,以成都为核心,辐射绵阳、德阳、雅安、宜宾和泸州等地,以一批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的航空航天重点企业为骨干,加快建设成飞高科技产业园、成都民机产业园、成都空天产业园、成都航天产业园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园区,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构建以航空整机、发动机、重要部件、航空电子、转包生产、航空维修服务等为支柱的航空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元器件-终端-系统”卫星应用产业链。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军民融合。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对接国家和我省有关产业规划,认真研究完善航空航天产业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牵引作用,规划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增强产业聚集能力,形成对全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辐射、示范和带动效应。积极探索军民结合新机制,推动我省航空航天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式发展。
(二)积极争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在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防科工局等国家部委支持的同时,加强与各军工集团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的合作,争取加大对我省的投资力度,吸引更多航空航天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完善企业培育引导机制,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打造航空电子等国际品牌,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专业化配套,形成四川新的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扩大航空航天产业规模。
(三)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军工科技和人才优势,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以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契机,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与传统产业改造有机结合,加强航空航天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科技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增强航空航天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航空航天产业推进机制,围绕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建设等重点,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要素保障体系,为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提供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和金融支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四川省汽车制造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全省汽车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同比增长20% 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20% 以上;各类汽车产量超过30万辆,力争达到35万辆。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进6大整车项目。紧抓整车产品,大力推进竣工整车重点项目投产、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一是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35万辆整车项目建设,2011年8月完成生产线安装调试,9月投入批量生产。二是加快推进中国重汽成都王牌商用车公司投资30亿、年产30万辆轻、中、重卡汽车、微型面包车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产量3万辆,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中国重汽绵阳分公司重型载货车生产项目 2011年力争实现3000辆产量。三是加快成都高原10万辆SUV和轿车项目重组进程,力争2011年完成重组并获得生产资质投入正式生产,使已建成的产能发挥作用,SUV全球鹰、帝豪轿车量产量超过1万辆。四是支持一汽丰田搬迁扩建项目全面投产,2011年柯斯达客车、霸道越野车产量超过2万辆,巩固提升我省在中高档越野车和中型客车领域的竞争优势。五是加快总投资15亿元的绵阳华瑞汽车有限公司的20万辆整车项目二期建设进程,力争 2013年具备生产条件。六是加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资阳南骏30万辆轻微型汽车项目建设,力争总投资6.5亿元、年产1万辆客车的项目竣工投产。同时,支持成都大运、一汽专用汽车等整车项目加快建设进程。
(二)加快建设30个重点配套零部件项目。围绕重点企业需求和零部件重点项目,加快我省配套零部件体系建设,力促相关项目尽快落地、加速投产。一是围绕中国重汽王牌、绵阳华瑞汽车、南骏汽车、东风南充汽车、成都大运等整车企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重点配套零部件及总成项目建设进程。二是推动玉柴资阳公司10万台(5万台柴油、5万台天然气)发动机、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的变速器生产线、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3.2亿元的50万套汽车零部件扩能等项目2011年全面建成投产。三是加快推进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50万台小排量汽油发动机异地重建项目、南骏汽车投资12亿元为自身配套的汽车车架、车身、车厢等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湖北三环年产10万台套中重型汽车车桥生产线、四川畅丰车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套前后桥总成等项目建设进程。四是启动玉柴资阳公司年产 20万台车用发动机技改、绵阳华祥机械50万套零部件、南充康达汽车零部件新增50万台新型环保节能钣翅式热交器生产线等项目建设。五是立足川渝汽车配套零部件供应体系,支持四川海大、四川建安、川南减震器等重点零部件企业实施全钢子午线轮胎、电喷系统集成等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凯力威年产 210万套全钢子午轮胎、川橡集团新增350万套半钢子午胎轮胎项目建设。六是围绕一汽大众,以成都龙泉、简阳市等为重点地区,为一汽大众成都公司积极引进配套的底盘、车身冲压件、保险杠、座椅、仪表板总成、轴承等重点零部件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进程,确保同步配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