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工业“7+3”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川办函[2011]6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四川省工业“7+3”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1年4月02日
四川省工业“7+3”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同比增长30% ;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二、重点任务
(一)做强做大7大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示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等应用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优势特色的主导产品。做大做强我省已确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宽带通信与网络产品、信息技术装备类及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等7大产业集群。重点壮大液晶显示(TFT-LCD)面板、等离子体显示(PDP)面板、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AMOLED)面板、液晶(TFT-LCD)电视机、等离子(PDP)电视机、3D 电视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CPU 芯片、连接器件、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雷达设备、二极管、光传输设备、光缆(光纤)等超过10亿元的产品16个。
(二)攻关35项关键技术。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制造工艺技术的攻关,大力支持关键产品,重点培育优势和特色产品。主要完成35项技术:一是基于闪联标准的网络电视信息终端服务系统总体架构,基于闪联标准的互联协议,浏览器、JVM、FLASH 三大引擎的支持,视频通讯功能的支持等技术;二是基于 IPV6的高端路由器可靠性技术,高速背板技术及预留系统升级,分布式报文处理技术,背板负载均衡技术,“0丢包”数据转发技术,IPV6报文转发处理优化技术,NP多核分布式微码开发技术,低功耗设计、分区供电技术;三是有机发光二级(AMOLED)显示的TFT基板的a-siTFT技术,P-siTFT技术,TFT设备技术,透明电成膜技术,OLED 的有机材料研发技术,OLED 器件结构优化技术,有机材料蒸馍技术,大面积蒸镀技术,薄膜封装技术,蒸镀 MASK设计及使用技术,OLED设备技术;四是高发光效率、低功耗 PDP模组量产的前基板的新型高 γ介质保护膜材料的量产工艺技术,低介电前板介质的量产工艺技术,二氧化镁的量产工艺技术,PDP显示屏的封排及老炼量产工艺技术,应用低功耗的驱动波形的 PDP驱动电路的量产工艺技术等;五是基于云计算运营模式的融合虚拟化、SOA、高速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六是基于高性能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御系统的一体化安全引擎技术,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模型技术,宽带网络安全设备通用平台技术,多级安全标签技术、网络异常检测和过滤技术,自主的安全方案和密码算法技术等。
重点促进基于动态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精确识别交通数据实时采集技术,监测识别准确性保障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海量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短时交通预测技术,多渠道信息发布和交互技术,动态导航应用技术,智能信号灯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国家重大专项为支撑点,围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应用,积极推动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九洲电器开展11项课题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
(三)扶持壮大40户重点企业。着力支持长虹、京东方、虹视、虹欧、九洲、迈普、卫士通、川大智胜、和芯、富士康、仁宝、纬创、联想、戴尔、飞阳、国腾国星、索贝数码等40户重点企业,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主要技术,带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 2011年实现跳跃式发展目标。
(四)重点推进46个项目。以重点产品、产业化为依托,组织实施国产大尺寸平板显示驱动芯片开发与产业化、数字电视一体机研发及产业化、USB3.0接口芯片产业化、AMOLED 量产、基于IPV6的高端路由器产业化、高发光效率低功耗 PDP模组驱动线路的开发及产业化、LED大功率封装及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平台及产业化、基于动态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高性能宽带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御系统产业化、NDIR 气体传感器产业化、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量产、宽带接入设备量产、射频识别(RFID)应用、笔记本和台式计算机整机量产、智能终端(平板计算机、手机)量产等共46个重点项目(见附件),尽快形成规模化能力。
(五)着力打造9个特色基地(园区)。集聚集约发展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基地(园区)。大力推进成都计算机产业基地建设,巩固国家(成都)软件产业基地,做强国家(绵阳科技城)数字视听产业园、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成都)、国家级信息安全产业园(成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园(绵阳)、九洲成都物联网产业园、信息化与重大装备制造业融合示范园(德阳)等特色基地(园区)。
三、推进措施
(一)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推动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建设,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加大技术标准研究,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指导和帮助企业
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抓好各项标准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及时将创新成果以标准形式固定下来,并力争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国家电子发展基金”、“核高基”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专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特色产业集中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
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场地,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开发经营实体,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创业发展提供集聚空间。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在配套条件较好的区域内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园区)。以基地和园区为载体,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完善产业配套,引导要素向企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计算机及外设、电子元器件、军工电子、数字视听、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信息技术装备及应用电子等优势产业的集聚集中发展。
(三)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积极开展产业集群项目联合招
商方式,鼓励外商和省外资金投资产业关联配套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加强对重大引进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促进项目尽快投产。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瞄准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电路设计,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争取引进和承接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高世代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品牌计算机及代工等项目落户四川。打造一批具有产业特色、技术优势、规模和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和争取力度。
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商务和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二是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积极支持将省内企业的相关产品按照规定纳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以应用市场带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是积极落实国家重大专项的省内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电子发展基金、产业化专项、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大电子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五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做好卫星广播电视等设备生产监管等;六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协会)在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市场规范、信息统计、科技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以及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使之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突破 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 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5% 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链。发电设备产业链逐步提升
清洁能源发电设备比重,重点发展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70万千瓦级及以上混流式水电机组及新能源装备。机车车辆产业链逐步提升高速铁路装备比重,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机车和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快速铁路货车和专用货车、铁路应急救援起重车、动车组制动系统、机车车辆紧固件、轨道板磨床、高速道叉。油气化工装备产业链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改造提升,重点发展大型天然气液化设备、特大型空气分离设备、特种陆地钻机及配套设备、超深海洋钻机、大口径全锻焊球阀、天然气长输管道离心压缩机、CNG移动加气设备、井口工具、井下设备、油水分离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产业链逐步提升产能,提高关键功能部件国产化率,重点发展隧道掘进机、盾构机及通用工程机械、管道运输机、工程机械液压件、发动机。
(二)积极发展两大新兴产业链。新能源装备产业链重点发
展核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利用装备、生物质能利用装备、煤的高效清洁利用装备、大容量储能电池及系统、智能电网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发展航空装备、航天及卫星应用装备、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三)重点突破八项关键制造技术。一是依托二重集团,突破三代核电(AP1000)主设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二是依托东方电气,突破百万千瓦级核电、超超临界火电、60万千瓦级循环流化床、大型贯流式水电等先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三是依托绵阳通美、大业高容等企业,突破沼气工业化采输等生物质能利用设备制造技术;四是依托东方电气、二重集团、天马轴承等企业,突破2MW 以上双馈、直驱风电整机和关键配套件制造技术;五是依托四川空分等企业,突破大型天然气液化成套设备关键部套件设计制造技术;六是依托资阳机车等企业,突破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制造技术;七是依托普什宁江机床、长征机床等企业,突破高速、精密、高可靠性卧式加工中心和核电、航空专用数控机床及高速电主轴等功能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八是依托四川宏华、二重集团等企业,突破海洋平台、超深海洋钻机、海洋电缆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
(四)着力推进40个重点项目。加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创新研制的投入力度,争取 2011年创新投入达到 50亿元。加快实施重点领域40个重点项目:发电设备领域重点实施核电二代加控制棒驱动机构、空冷岛成套装备、核二三级锻件、2MW 直驱风电机组、太阳能低倍聚光成套发电装备、220t/h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层气及重油电站等重点项目;机车车辆和发动机领域重点实施7200KW 六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车牵引电机、船用发动曲轴等重点项目;油气化工装备领域重点实施超大直径超大壁厚加氢反应器、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多井控制截断系统、海上油气井用钻井装备等重点项目;工程机械领域重点实施土压平衡盾构机、工程用柴油机、ZJ30-7II旋挖钻机、长距离曲线带式运输机等重点项目;民用航空装备领域重点实施数字化柔性装配/智能制孔系统、大型客机燃油管理系统、舱门驱动机构、热等静压设备等重点项目;智能制造设备领域重点实施超重型核电转子专用数控轴向轮槽铣、新型高速立式加工中心、高速卧式加工中心、汽车车身机器人柔性装焊生产线等重点项目。
(五)加快发展装备工业“一基地八园区”。一是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适应装备产业特色化、产品集聚化、布局园区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成都经开区、德阳经开区、双流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广汉石油钻采产业园、资阳机车和发动机产业园、自贡板仓工业园、泸州长江机械工业园、宜宾临港志诚机械工业园等八大装备产业园区建设。
(六)做大做强30户重点装备企业。进一步拓展延伸“1+8”工程产业内涵,促进30户骨干装备企业、127户重点配套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东方电气集团销售收入跨450亿,二重集团销售收入跨100亿台阶,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推进措施
(一)制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一是制定发布《四川省2011年重大技术装备工作要点》,指导全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作;二是修改完善并发布实施“十二五”《四川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高速铁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三是组织编制“十二五”《四川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二)抓好重点课题专项研究,深化协作配套发展。一是召开部分重点行业专题研讨、配套协作会和全省装备产业工作会,研究、部署2011年装备产业推进工作;二是组织 8万吨模锻压机产业链、高速铁路装备产业链、储能电池产业链等产业链专题规划研究;三是充分发挥省内与装备制造业有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构建产学研用协作机制;四是积极组织大、中、小装备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独具特色的主导产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减少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省内同质恶性竞争;五是以国家和省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为契机,启动建设一批新兴产业装备重点项目,增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后劲。
(三)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一是抓好东锅600MW 循环流化床锅炉、二重 8万吨模锻压机及 AP1000核级大锻件、三洲川化机核级管件、四川空分大型 LNG 成套设备、资阳机车燃气发动机、成飞民机“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核工业展、数控机床展、西博会、泛珠三角博览会等展会,协助企业做好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工作。
(四)狠抓在手合同履约率。一是指导企业做好生产组织,确保发电成套设备、大功率机车、石油钻机等重点合同如期交货;二是支持企业开展五大电力集团等重要客户走访,争取业主单位如期收货、付款,对有条件的客户争取追加合同;三是指导企业严防汇率风险,确保出口合同完成。
(五)细化落实装备产业专项政策。一是积极加强与工信部、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衔接和协调,帮助我省申报企业争取享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国产首台套创新激励政策,做好初审、转报等工作;三是继续帮助我省装备企业落实技术开发费用税前抵扣、机电产品进出口及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四是研究、细化我省相关配套政策,优化使用财政资金,下达2011年重大技术装备资金专项。
(六)促进产业重组与结构调整。鼓励重点企业在风险可控
的情况下,在国内外适度扩张,牢固控制上游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环节,稳步提升中游主机产品技术水平与制造质量,快速渗透到研发设计、工程承包、建设咨询等高附加值产业环节。
(七)做好企业生产要素保障。一是做好东方电气、二重集团等重点装备企业天然气、电力供应、大件运输等要素保障;二是加强大件运输组织保障,争取年内全面完成大件公路所有路段的整治,并尽快启动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工程。
四川省能源电力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能源电力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电力产业
(一)年度目标。
电力供需目标。2011年全省发电量1870.4亿千瓦时(不含二滩送重庆电量),同比增长 11% ,其中主网发电量 156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2011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72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 ;主网用电量1327.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 。电源建设目标。2011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916万千瓦,新增加680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338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69% 。
(二)重点任务。
1.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水电开发。加快金沙江溪洛
渡、向家坝,雅砻江锦屏一级、锦屏二级、深溪沟、泸定等巨型大型水电站建设,推进金沙江支流西溪河、美姑河,雅砻江支流木里河、九龙河,岷江支流黑水河,青衣江支流宝兴河等河流上一批中型水电建设,打造“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能源基地。2.加快火电厂建设,完善电力结构。力争珙县火电厂、福溪火电厂在2011年建成投产,尤其是加快珙县电厂建设,力争尽快投产发电,保障枯期电力供应。
3.推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电力建设。按照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计划,一是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对未改造地区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二是对已进行改造但仍存在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问题的农村电网,实施升级改造。4.加快电网建设,适应电力发展需要。一是加快电源点送出电网建设的配套建设,推进雅砻江梯级的锦屏一、二级和官地电站1回 ±800千伏直流线路(输送容量640万千瓦)外送华东和4回500千伏交流线路(供四川和重庆)电网建设,投产色尔古、毛儿盖、宜宾珙县电站 500千伏送出工程。二是加快省内 500千伏骨干网建设,投产遂宁、南天、乐山东、沐川、眉山Ⅱ、石棉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三)推进措施。
2011年,在重点抓好电力生产供应保障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工作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1.争取国家支持,适时重启直购电政策。根据
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四川省实施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办价格〔2010〕3074号)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修改完善直购电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准我省恢复直购电试点。
2.启动电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的电力机制研究。通过鼓励优势工业企业参股水电企业作为自备电厂、探索电价机制等方式,推动电力资源优势向成本优势转变,促进水能资源就地转化,提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地方经济。
3.实施留存电量政策。在阿坝州、凉山州、甘孜州等水电资源富集地区继续实施留存电量,促进水能资源就地转化,多层面消纳富余电量,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4.努力促进省际间电能交易和资源跨区优化配置。积极争
取国家在外送通道建设和电价政策上支持四川水电外送工作,争取省外电力市场,减少丰水期弃水,特别是减少汛期低谷水电弃水电量,实现省际间电能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与华中、西北、华北电网的衔接,在枯水期前做好外购电准备工作,保障省内电力供应。
5.认真做好分布式能源试点推进工作。积极开展我省分布
式能源试点工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支持成都大邑工业园区以三瓦窑热电厂和园区内用户为依托,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热电冷三联供能源梯级利用技术的试点,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川省电力产业2011年度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千瓦、万元
序号
| 企业名称
| 项目名称
| 装机容量
| 总投资额
| 2011年计划投资额
|
1
| 国电大渡河公司
| 深溪沟水电站
| 66
| 579800
| 53000
|
2
| 华电国际公司
| 泸定水电站
| 92
| 878000
| 273000
|
3
| 华电四川公司
| 珙县火电厂
| 120
| 482000
| 67000
|
4
|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 福溪火电厂
| 120
| 483700
| 228000
|
二、天然气
(一)年度目标。
2011年,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简称三公司)合计天然气产量257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产量152亿立方米,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产量28亿立方米,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产量77亿立方米。
(二)重点任务。
2011年,新开钻井289口(勘探井50口、油藏评价井1口、开发井238口),计划进尺 93万米。新增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 530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产能34.73亿立方米。井场装置173套,集气支干线435千米,输气管线406千米。
(三)推进措施。
1.坚持把勘探放在首位,不断夯实发展的资源基础。坚持“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勘探工作方针,按照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准备和深化勘探四个层次进行总体部署,积极探索新区新领域,努力实现勘探新发现、战略新突破,不断夯实资源基础。
2.开发紧跟勘探发现新成果。着力打好龙岗整体加快开发、须家河规模效益开发、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清洁开发三大攻坚战。
3.狠抓老气田稳产工程,努力提高天然气保供能力。一是做好延缓老区递减和提高新井产量两篇文章,狠抓老气田稳产工程,组织好区域产能建设工程,确保实现天然气产量目标。二是加快推进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4.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和科技现场试验工作,切实提高应用水平,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5.狠抓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努力实现安全清洁绿色发展。一是始终坚持把“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生产建设全过程,强化安全环保责任制落实,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二是着力抓好隐患治理,建立健全隐患发现、评估、治理的长效机制。三是着力抓好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四是着力抓好应急能力建设,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五是着力抓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四川省油气化工产业2011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油气化工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年度目标
2011年,全省油气化工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880亿元,同比增长20%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0% 。产业精细化率提高到39% 。重点优势企业主要产品能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天然气化工产业要抓好《合成氨准入条件》的实施工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发展 1,4-丁二醇及下游产品、聚四氢呋喃、ν-丁内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产品,积极推动天然气制低碳烯烃、炔烃、芳烃等成链新技术工业化应用,发展合成氨、氢氰酸下游深加工,延伸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大力推进天然气与盐、煤、油等资源结合进行综合利用开发。二是盐化工产业要继续贯彻落实电石、氯碱行业准入条件,按照“以氯定碱”的原则重点延伸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有机氯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氯碱化工产业基地。三是磷硫化工产业要继续推进黄磷、磷铵行业准入工作,重点发展磷系阻燃剂、电子级磷酸盐、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精细磷酸盐产品以及电子级黄磷、医药级磷化物等高纯磷化物,鼓励磷硫钛嫁接,发展特色硫磷钛化工,打造中国最大的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基地。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是推进中昊晨光高品质氟树脂
和高含氟量氟橡胶系列新产品、泸州北方公司有机硅、川化控股集团聚四氢呋喃、广元飞亚公司聚芳醚醚腈、四川航天拓鑫公司玄武岩纤维、四川省新万兴碳纤维及制品、自贡鸿化聚苯硫醚纤维、中蓝晨光院芳纶Ⅱ、芳纶Ⅲ等产业化项目建设,打造我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二是强力推进成洪磷化工电子级磷酸,峨眉嘉美高纯砷、天齐锂业磷酸铁锂、南充光亚科技油田驱油剂、中橡炭研院特种炭黑、成都硅宝高性能光固化有机硅密封胶,中蓝晨光、四川省精化院赤磷阻燃剂、成都八益化工、中昊晨光水性涂料、氟碳涂料、广汉仕达碳素公司超高功率电极等项目的实施,打造我省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
(三)攻关一批重点关键技术。重点开发新型煤气化技术,中、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工程塑料新品种开发及工程塑料的深加工和应用技术,新型氟硅橡胶开发及有机硅/氟材料应用技术,特种有机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硫化钠清洁生产技术,为发展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加快 JX 节能型尿素生产技术、多晶硅尾气全循环干法回收技术、三组合液氯动态气化工艺技术、转炉煤气配加焦炉煤气生产甲醇技术、煤层气利用技术、黄磷尾气净化技术、二氧化氯工业化制备技术、低消耗甲醇裂解制氢技术、硝基复合肥生产技术等一批先进适用性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为石化产业提档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五)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四川石化有限公司的1000万吨/年炼油和80万吨/年乙烯、宜宾天原40万吨/年聚氯乙烯及其配套工程、川化控股集团天瑞化工磷矿采选工程,四川顺城化工15万吨/年双甘膦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按时建成投产;着力推进石化下游产业链合理布局、集中发展、同步建设,加快推动成达公司10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以及四川硅峰7万吨/年有机硅、得阳科技1.5万吨/年聚苯硫醚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川化控股6万吨/年1,4-丁二醇、4.6万吨聚四氢呋喃、中昊晨光院5000吨/年特种高品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等一批重点项目年内建成。
(六)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加快培育四川宏达集团、四川石化、川化控股、宜宾天原、盛马化工、龙蟒集团、四川金路、四川美丰等20户重点优势企业,到 2011年,力争培育 1户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企业,新增1户超100亿元企业,1户超50亿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