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2011年特色产业高效示范工程项目技术实施意见的通知

  3、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1)土壤肥水管理

  ①土壤肥水管理采用合理耕作与定期检测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采用土壤改良措施。

  ②耕作结合施肥、除草进行,每年春夏季浅锄一次,深度不超过10cm,冬季中耕一次,深度在15~20cm。

  ③基肥每年至少施一次,在9~11月开沟施放,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kg以上,配施25kg磷肥;追肥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第一次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2月中旬开沟施放,深度10cm左右,每667m2施用尿素不超过60kg;第二次在4月底~5月初每667m2施用尿素22.5~33kg,适当配以磷肥;第三次在7月底~8月初每667m2施用尿素15~20kg,适当配以钾肥,施肥后及时盖土。

  ④根据茶树生长状况,可施用叶面肥,采摘前10天停止使用。

  (2)病、虫、草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防治原则,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合理控制有害生物,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农业防治

  ①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抗病虫性较强的品种。

  ②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茶小绿叶蝉、螨类、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

  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cm,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④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⑤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黄板、灯光诱杀(灭虫灯)、捕虫网等人工或机械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化学防治

  ①严格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

  ②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宜侧位低容量喷雾。

  ③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④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

  ⑤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的病虫草随种苗带入或带出。

  (3)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深修剪及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针对新建的幼龄茶园进行三次定型修剪,三次定剪高度分别为离地12~15cm、25~30cm、35~40cm各剪一次,每次以梢长达24cm,茎粗0.3cm为开剪标准,完成定剪后的投产茶园,每株分枝达60~70根,茶蓬高度不超过80cm.

  轻修剪在每年茶季结束时修剪一次,剪位在当前春梢;深重修剪及台刈是针对树势衰退的茶园,在春茶末期剪去鸡爪枝,密生冗枝,枯枝。

  (4)采摘

  采摘主要以芽茶和一芽一叶及一芽二、三叶为主,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幼龄茶园,采留、养结合,春季只采单芽,留一片真叶,夏秋季以单芽或一芽二、三叶为标准采摘,同时留一片真叶,采高留低,采顶留边,以养树为主要目的。成龄丰产茶园只留鱼叶,按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标准分类采摘,下树率达90%以上,秋末新梢停止生长时停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