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突破数字化设计、关键部件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术,开发高档数控液压机、机械压力机、工业机器人、新型工程机械、煤矿机械、通用机械、港口机械、船舶装备、秸秆和垃圾高温燃烧锅炉等新产品及重点领域成套装备,配套发展新型基础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新能源轿车、客车为目标,加大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发力度。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总结并放大合肥纯电动公交车运营示范效果,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完善纯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实施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建立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专栏6: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
依托奇瑞公司、江汽公司、安凯公司、国轩公司等,以电驱动平台为核心,开展整车控制、电机及控制、电池及管理、增程器、多能量加注、智能化充电站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电驱动平台的扩展与应用,提高试验验证能力。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的跟踪和预研究。继续实施“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到2015年,形成1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平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500亿元。
|
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型储能储电材料、非晶软磁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膜材料、水性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碳纤维、特种功能玻璃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加强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分散技术研究及应用。实施玻璃新材料重大专项,建设芜湖新材料产业基地、蚌埠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
专栏7:玻璃新材料重大专项
依托蚌埠玻璃院、中恒新材料公司、合肥中光电公司、合肥彩虹公司、信义玻璃公司、中建材芜湖公司等,研究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超薄超白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浮法玻璃节能环保技术等,提高高纯球形石英粉、高纯超细电熔氧化锆、超细硅酸锆、自洁净镀膜玻璃、电容式触摸屏面板玻璃、空心玻璃微珠、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低辐射镀膜玻璃等产品的档次和规模。到2015年,取得一批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玻璃新材料产业产值500亿元。
|
公共安全产业。加强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微波遥感成像、应急指挥装备、大空间火灾探测、食品检测、农产品溯源、音视频信息的智能检索与理解等领域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开发交通、气象、环境、防疫、食品行业安全事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及仪器装备,开发基于云计算模式、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的信息安全综合防御系统,发展高速网关、认证、加解密、备份与恢复、等级保护与评估等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实施量子通信重大专项,建设合肥、芜湖公共安全产业基地。
专栏8:量子通信重大专项
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安徽量子通信公司、安徽问天量子公司等,开展系列化量子通信设备、核心器件及量子网控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发展系统集成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易用性,研究制定量子通信产业行业标准,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拓展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把试验区打造成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应用基地。
|
第二节 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优势产业信息化;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优势产业低碳化;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2个重大专项,推广应用100项关键共性技术,支持100项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100项重大成套工艺装备和新产品,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的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汽车产业。发挥节能环保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开展汽车燃油高效化、整车轻量化和控制电子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提升整车企业产品正向开发能力和试验验证能力,提升整车和关键总成的自主研发能力,带动关键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
家电产业。加大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技术在家电产业中的应用,发展绿色家电,开发数字高清电视、液晶电视、节能变频冰箱、智能模糊洗衣机、仿生节水洗衣机、节能变频空调器、数字家庭等高端产品,发展信息家电配套产业,推动家电产品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降低家电能耗。实施现代家电重大专项,建设合肥、芜湖现代家电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