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带动,完善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加强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培育市场环境,创新商业模式;适度超前部署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7个重大专项和50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与装备,开发基于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的面向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智能语音软件,以及仪器装备和增值服务,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新型显示重大专项,打造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专栏2:新型显示重大专项
依托芜湖长信公司、中航华东光电公司、信义玻璃公司、合肥京东方公司、鑫昊公司、蚌埠玻璃院、华益公司等,重点开展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离子显示器(PDP)、超高亮度特种显示器、透明导电薄膜(ITO)等重点产品工程化研究。开展上下游关键配套材料、整机技术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器件及控制芯片研发,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到2015年,新型显示产业产值2000亿元。
|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压变频、半导体照明、工业余热发电、能量梯级综合利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等技术,开发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环境质量监测、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大型节能辊压机、节能风机、窑炉智能监控等成套技术与装备。实施半导体照明重大专项,建设芜湖绿色照明产业基地、蚌埠环保装备产业基地。
专栏3:半导体照明重大专项
依托芜湖三安光电公司、德豪润达公司、合肥彩虹蓝光公司、瑞煌光电公司、蚌埠玻璃院等,开展高效大功率LED衬底、外延芯片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新光源复合导光板等研究,突破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实现应用产品集成化、平台化、系列化。继续实施“十城万盏”示范工程,建设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800亿元。
|
新能源产业。开发新一代硅电池生产技术装备及关键配套材料、光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及产品,提升风力发电装置和设备关键材料、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研发能力,发展智能电网输变电和储能设备,开发清洁能源并网接入关键技术、设备及系统。开发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制备关键技术、设备及产品。开展核电电缆、核电阀门等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为芜湖等核电站建设储备技术。实施太阳能光伏重大专项,建设合肥、芜湖、蚌埠光伏产业基地。
专栏4:太阳能光伏重大专项
依托合肥赛维LDK公司、海润光伏公司、阳光电源公司、芜湖昊阳光能公司、明远新能源公司、蚌埠普乐公司等,开展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等上游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提高配套能力;开展微晶硅、铜铟镓硒、染料敏化薄膜电池等中游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光电转化率;开展MW级并网逆变系统、MW级并网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下游应用集成技术研发,提高工程化水平。继续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到2015年,建设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园区,光伏产业产值2000亿元。
|
生物产业。开发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开发中药新品种、新剂型。发展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建设合肥生物育种产业和芜湖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蚌埠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专栏5:生物育种重大专项
依托丰乐种业公司、荃银高科公司、隆平高科公司、蚌埠绿雨公司、省农科院等,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培育、种质性状鉴定与评价、种子产业化等关键环节,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畜禽等生物育种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突破骨干亲本创制、杂交后代高效鉴定、优异性状聚合、广适性评价等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完善和提升种质创新技术体系。扶持生物育种骨干企业,建立规模化制种和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立新型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十二五”期间,培育新品种150个,到2015年,省内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达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