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劳动者进城就业创业。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有创业意愿且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对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开展农产品加工、手工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培训;对生态移民重点做好专项技能培训,力争让有条件、有就业愿望的每一名移民至少掌握一项实用职业技能,提高他们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八)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需求,开展多层次的创业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探索开发网络远程创业培训平台,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培训范围,让创业培训惠及所有有创业能力的城乡各类劳动者。结合各地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创业项目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和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提高受训者的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创业服务指导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
(九)探索新行业新职业培训。针对我区沿黄经济区发展、新型产业布局、现代农业发展催生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职业、新工种,针对加快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开发的回族文化产品、民族特需产品、清真食品、阿语商贸服务、特色旅游产品等新内容,组织科研机构、院校和行内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制订培训规范和考核标准,确定现实条件好、有研发积极性和能力的院校、机构,探索开展培训,逐步形成规范的新职业培训开发体系,推动产业创新、职业创新和技能创新。
三、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质量
(十)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创新鉴定方式,改进鉴定手段。指导重点职业院校、企业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拓展技能鉴定领域,探索完善有宁夏产业特点、回族特色的新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不断充实职业考核鉴定题库,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新职业考核鉴定工作,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各种职业、技能等级的技能鉴定工作体系。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落实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加强考评员队伍、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鉴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