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八、培育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坚持统筹规划、有效衔接、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以海港空港、铁路公路、城市中心场站为重点,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及其内部各环节的紧密融合,建立与主体交通设施能力相适应的旅客集散和中转系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合理接驳和换乘。“十二五”期间,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枢纽纳入城乡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福州、厦门两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其他区域性交通枢纽,在若干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人流物流较为集中的城市规划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实施交通枢纽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示范枢纽。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加强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等的一体化高效接驳换乘;货运枢纽建设重点加强铁路、公路、机场、水路的有机衔接。各交通枢纽建设与物流业发展紧密结合,优先保证物流发展用地。加快智能交通服务网络建设,创新服务模式,着力优化运输组织,强化客票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及运输方式内部各环节的紧密融合,努力实现各主要客运枢纽和城市核心区、货运场站和物流园区、产业聚集区的快速衔接。

  九、大力发展管道运输。充分发挥管道运输安全、均衡、快速和低成本的优势,完善我省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系统,建设连接全省油气生产、储备、中转和重大用户的管网系统,构筑功能配套、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的现代综合能源运输网络。输气方面,按照多气源、双管网、保安全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实施LNG管网二期工程,积极配合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入闽工程,推进主干管线延伸至内陆地区,扩建秀屿接收站5、6#储罐,建设宁德LNG接收站﹑福州至福鼎对接温州管网,以及漳州至龙岩、漳州至诏安、福州经南平至三明以及龙岩至三明、龙岩至长汀、泉州至德化、宁德至霞浦等管线,开展漳州LNG接收站前期工作,增强气源保障能力。开展海峡油气管道规划研究,为两岸能源合作创造条件。到2015年,新增输气管线1443公里,输气管线达1800公里左右,形成覆盖全省9个设区市主城区和覆盖50%以上县市的输气管网,90%以上县城用上天然气。

  图6:福建省“十二五”输气主管线规划布局示意图(略)
  输油方面,以福建炼化一体化成品油管道规划为基础,抓紧开展全省输油管网规划,建设福建沿海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其南线为厦门经漳州至闽粤交界连接珠三角二期线路(曲溪油库),北线为福州经宁德至闽浙交界连接甬温台线路。争取建设福建山海成品油管道一期工程,由厦门东孚经龙岩大同连接到江西瑞金乐和油库,形成我省服务中西部石油运输的首条大能力通道。积极推进连接各中心城市、各主要工业集中区的输油管线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输油管线运输网络。

  十、全面拓展闽台交通合作。加快完善两岸直接“三通”基础条件,着力建设闽台海运合作大通道,加快构建两岸航空重要枢纽,积极规划研究对台陆路交通走廊,整合优化对台口岸功能,健全完善两岸大通关合作机制,力争闽台港口、民航、口岸、物流、邮政等方面合作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基本形成厦门、福州两大港对台滚装运输系统,建成两岸空中直航中转枢纽。

  (一)建设闽台海运合作通道。重点建设厦门、福州两条对台滚装通道,实现对台滚装运输常态化。推进厦门、福州马尾、平潭、江阴、宁德、泉州、肖厝、秀屿、漳州等地港口货运直航,增开两岸间集装箱班轮航线、滚装航线和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南线开通厦门至基隆、台中、高雄、客滚航线,北线开通福州(平潭)至基隆、台中、高雄客滚航线,形成福建沿海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相对应的海峡客运走廊。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开展与台湾方面机动车牌互认试点,推动闽台两地机动车辆通过滚装船舶互通。继续办好“小三通”。

  (二)构建两岸航空重要枢纽。以闽台航空企业航线航班合作为重点扩大闽台航空合作领域,完善闽台直航设施,增加闽台直航航班配额,增开新开闽台空中直航的泉州、武夷山客运航点,积极打造两地空中快线,形成闽台空中巴士运输。完善航线网络结构,增辟闽台间的新航路。办好闽台航空邮件、快递物流,拓展两岸及国际航空客货运输。深化两岸航空、临空产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探索两岸民航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

  (三)规划研究对台陆路交通走廊。加强与台湾业界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海峡通道的论证、技术攻关,积极开展京台、厦金、泉金等对台通道前期研究工作,争取启动建设厦金、泉金高速公路通道。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因素

  (一)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田占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其中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以及土石方开挖、填筑、堆弃和桥梁桩基施工过程散落的泥沙;营运期对水环境污染主要是:危险品运输可能造成的污染事故;施工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场地的扬尘,以及汽车及机械排出的尾气;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是:在施工路段及料场等施工作业区周围200m左右的距离内,其中大量挖填方地段受影响比较明显。此外,港口建设施工及运营期间,将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机场建成后运营期间,将对周边地区形成较强的噪声影响。

  (二)社会环境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需要征用大量的房屋、土地和海域,将会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机场建设将对周边地区净空条件形成约束。

  二、环境保护要求

  (一)设计阶段。合理设计项目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尽可能避绕水源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与当地城镇体系规划、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做好衔接,明确路基、施工场地和取土区占地情况,制定合理利用和保护耕植土、熟土方案,路基、桥涵、排水沟设计,必须满足排洪、泄洪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对植被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基本农田保护方面,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设计时应尽量少占用基本农田,如采用避让或收缩公路边坡等措施。水污染防治方面,尽量减少桥下构筑物对江河及其支流的水质影响,项目部分路段如经过水源保护区,各种排水沟应设沉淀池,尽量避免进入或直接进入该水域。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充分考虑避开敏感位置,尽量减少交通建设的环境空气对敏感点的影响。噪声控制方面,设计施工时应尽可能绕过声环境敏感目标,经过集镇路段应保持路基有足够的宽度,保证机动车道与周围建筑的距离,并要求在绿化设计时采用吸尘减噪的树种,对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设计时应考虑减噪措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