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到2015年,各设区市要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培训基地。继续实施《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严格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逐步做到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适时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和参加全国优秀指导员技能展演活动,以推进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个优秀社会体育指导站点”评选活动。
(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管理干部、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学生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立足基层,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八)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技术健身指导。建立运动康复实验室,完善伤病预防、治疗、运动康复体系,建设面向社会患者的运动性疾病治疗体系。依托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逐步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并对我省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
(九)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健全国民体质数据库,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组织好培训,建好监测队伍,保证监测质量,公布监测报告,为人民群众提供健身处方。依托门户网站,建设国民体质评价体系,增设“运动康复专家门诊”栏目,面向公众实现科学健身指导。加快制定《
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完善全民健身法规规章,加强对施行《
全民健身条例》的检查监督,保证其各项规定的全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