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2)水系生态廊道。一级水域生态廊道为长江、嘉陵江;二级水域生态廊道为梁滩河、大溪河、璧北河、栋梁河、朝阳河、肖家河、跳墩河、花溪河、一品河、苦溪河、清水溪、盘溪河、伏牛溪、跳蹬河。水系生态廊道的控制:长江、嘉陵江(常年水位线)在城市建成区内两侧水平距离各20―30米,在非建设区段两侧水平距离各为20―50米;梁滩河、大溪河、璧北河、栋梁河、朝阳河、肖家河、跳墩河、花溪河、一品河、苦溪河、清水溪、盘溪河、伏牛溪、跳蹬河等二级河流的干流(常年水位线),在城市建成区内两侧水平距离各20米,在非建设区段两侧水平距离各20―50米,保护原生态,进行生态恢复。

  (3)交通绿色廊道。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干线以及城市快速路、部分主干道形成环状加放射状的交通绿色廊道,并将各次级道路系统中的一部分与主要交通廊道连接成多条区域绿道,成为快速交通与景观、步行、健身、自行车道、防护带和动物迁徙通道等集合的多功能绿色通廊系统。高速公路、铁路在城市建成区内两侧水平距离各控制20―30米的防护绿地,在非建设区段两侧水平距离各控制50米作为防护绿地。根据主城区南北向绿地较发达的特点,加强东西向交通绿色廊道建设。

  (4)城市绿地斑块。主要为大中型城市公园(广场)和一些融入城市建成区内部的中低山体丘陵公园绿地(如照母山、平顶山、鹅岭、枇杷山等)。在靠近中心区、人流密集地的地方建设大型广场,用地面积按50万平方米左右控制,注重以人为本的绿化设计,加强广场内遮阴大树的保护与培育;同时结合公园的布置,形成分布均匀、尺度宜人的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区域功能创建不同的绿化形象,通过空间的分割和围合,与山体生态廊道、水系生态廊道、交通绿色廊道构成网络状的生态空间结构。

  环境功能分区控制。划分三级环境保护区和两级饮用水保护区。一级环境保护区包括重要山体地段、风景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规划、以及其他具有特殊自然和文化保护价值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控制,噪声按照国家一类混合区控制。二级环境保护区主要包括二环影响地区各城镇的城市建设区,空气环境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控制,噪声按照国家二类混合区控制。三级环境保护区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其空气环境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控制,噪声按照国家工业集中区控制。明确饮用水保护区,饮用水一级保护区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饮用水二级保护区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以大气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噪音控制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综合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继续加强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推进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提升工业窑炉废气治理水平,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快排放超标车淘汰更新。加强餐馆及摊贩油烟排放治理,严格控制建筑工地等城市扬尘污染,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加强水环境保护,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河流清淤工程和沿岸生态建设工程,推进梁滩河、大溪河、璧北河、栋梁河、朝阳河、肖家河、跳墩河、花溪河、一品河、苦溪河、清水溪、盘溪河、伏牛溪、跳蹬河等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实行污染物集中控制,对重点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对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工业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库污染,全面调整畜禽养殖业和水产业布局,二环以内关闭、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加强机动车、工地、露天娱乐场地等的噪声监测管理。

  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限制“三高一低”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就近优先引进同一产业链上的关联行业,鼓励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努力将“资源―产品―污染物”的资源单线流动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工业园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水电气热联供、基础设施配套、物流配送服务和生产生活环保生态管理等“五个一体化”。推进企业生产内部工艺之间的能源梯级利用和物料循环利用,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程试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十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对外交通。建成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高速公路“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铁路“4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建成内陆最大的内河港,建成内陆重要的复合型枢纽机场。

  (1)铁路:建设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形成“一枢纽十五干线”布局。建设二环区域铁路环线,线路走向为北碚―巴南―惠民―鱼嘴―果园―两路―北碚。规划形成四主一辅客运系统和“1+9”货运系统,四主一辅客运系统为重庆站(菜园坝)、重庆北站(龙头寺)、第三客站(上桥)、重庆东站(茶园站)四个主客运站,一个沙坪坝辅助客运站,“1+9”货运系统中1是兴隆场编组站,9是九个货运站: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磨心坡、北碚站、白市驿、黄磏站、珞璜(小岚垭)、鱼嘴(唐家沱)、洛碛站、伏牛溪。

  (2)公路:建设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形成“三环十三射”布局,建设四公里、茶园、西永、西彭、两路、北碚、鱼嘴、鱼洞、白市驿、上桥等十大公路换乘中心和南彭公路物流基地。

  (3)航空:建成内陆重要的复合型枢纽机场。重庆江北机场用地远景按照4条跑道、7000万人次/年,货邮250万吨/年吞吐能力控制。积极推进与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加强空―铁联运,将城际铁路、高铁系统引入机场,加强空―轨衔接,打造集民航、铁路、轨道、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空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图15 对外交通规划图(略)

  (4)水运:进一步强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功能,建成内陆最大的内河港。建成以长江、嘉陵江为骨架的干支联动高等级航道体系,形成对接川、黔、滇、鄂等的骨架航道,使长江干线、嘉陵江沿线所有城市全面通达三级航道,加快建设寸滩港港区、果园港港区、东港港区3个水运枢纽港,根据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适时启动黄磏港港区建设。建设高效的港口集疏运衔接系统。

  城市交通。建设“半小时交通圈”,二环区域任意一点到内环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构建以“二网一站”(轨道交通网、城市道路网、换乘枢纽站)为支撑,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结构合理、快捷畅通、高效节能、和谐有序、安全文明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调整城市交通网络布局模式,从“圈层+放射”转变为“南北延展、东西对接”模式,中部槽谷、东西两侧槽谷采用城市交通干线系统,组团内以集散和本地交通组织为主。

  (1)道路:形成“六横七纵一环多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全长882公里。其中二环区域快速路长度720公里,快速路网密度达到0.34公里/平方公里。

  (2)轨道交通:远期形成18条轨道线路,总长820公里,其中二环区域轨道交通线网长度612公里,线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依托轨道站点,建设54个重要的交通换乘枢纽。规划至2020年共建成基本线网11条,约548公里。
  图16 城市交通规划图(略)
  图17 轨道交通规划图(略)

  (3)公共交通。加快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2014年前公共交通服务全面覆盖二环区域。针对二环高速由于全封闭造成的难以设置公交停靠站点,且只能按照车辆座位数荷载乘客等问题,积极推进开行班线客车,切实解决市民出行问题。适时推进年票改革工作,根据二环发展实际逐步将二环高速纳入年票制范围。

  十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建设及布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