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加速布局和集聚重大非农产业项目,促进形成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不均衡、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问题,在工业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尽快配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人口加速集聚。
自然和谐绿色发展。依托独特的“两江四山”地理环境,肩负保护好长江、嘉陵江水质,保护好区域内各山脉生态等重任,切实改变粗放扩张发展方式,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既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更要建设绿色新城区。
组团布局畅通有序。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既保持特大城市的高效率,又有效防止各种城市病。加强各组团之间的快捷交通建设,提高交通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组团紧密联系、有序发展。
整体打造统筹协调。科学布局城市空间,促进北部、西部、南部区域协调发展。处理好与内环区域、环外区域关系,带动内环区域优化升级、环外区域共同发展。强调整体性谋划,统一形象宣传,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分工协作机制。
建管水平共同提升。在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同时要同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避免蔓延式城市拓展引发的城市病和环境问题,处理好大型人口聚居服务配套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问题,以及城市拓展过程中的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等等。
五、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承担四大使命:
战略支撑。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主战场,二环区域尽快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要成为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五个重庆”、带动全市“加快率先”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
集聚扩张。作为主城区拓展的重点区域,要在未来5―10年内迅速集聚起相应的产业和人口,以主城区千平方公里、千万人口规模为预期,快速推进城市建设规模增长,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优化升级。在集聚扩张过程中,顺应主城核心区功能优化提升,分流内环以内人口、产业,分担要素集散、公共服务等功能,培育提升国际交往、枢纽门户、服务外包、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性功能,与内环良性互动,促进主城区城市功能优化升级。
示范引领。作为全市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条件最优、发展机遇最佳的区域,要起好示范引领作用,包括内陆开发开放、高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转变发展方式、“三生”协调、现代城市功能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产业高端战略。坚持产业发展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快分散生产向规模集聚转型,简单制造向集成创新转型,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高耗能高排放向绿色清洁转型。
开放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注重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新动力,促进要素集聚,充分挖掘要素促进生产的最大潜力。
科学城市化战略。大规模、高效率推进城市化,并在此过程中妥善处理好人口、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问题,实现人口城市化而不是土地城市化,实现户籍城镇人口与常住城镇人口的统一,实现城市规模做大与城市环境宜居、城市品质提升同步。
“三生”协调战略。强化国土空间管制分区指引,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维护河流、山体、农田等组团隔离带,营造山水城市的良好空间环境。
以人为本战略。紧紧围绕促进人口集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人口就业发展,进行产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组团内部的功能配套,实现居住和就业岗位的就地“职住平衡”,减少跨组团出行,方便居民生产、生活,建设宜居宜业幸福之区。
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加强节能环保,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之城,切实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目标:
围绕将主城区打造成为要素集聚、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山水园林、独具魅力的千万人口、千平方公里的国家中心城市,二环区域要加速集聚人口,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实力,建成新兴城市产业集聚区、新增城市人口集聚区、现代城市功能展示区和生态园林城市展示区,成为全市建设“五个重庆”的标杆示范区。
――新兴城市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技术服务业示范城市,以及西部地区的物流、商贸、会展中心。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占全市比重接近50%。到2020年达到25000亿元,占全市比重稳定在50%以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占主导地位。
――新增城市人口集聚区。到2015年新增集聚人口335万人左右,达到6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再新增集聚人口300万人左右,达到900万人以上(加上内环以内人口,主城区人口达到1200―1300万人),新增布局22个大型人口聚居区。户籍人口城市化率2015年达到80%左右,2020年接近100%。
――现代城市功能展示区。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网络空间体系,到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67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968平方公里(加上内环以内城市建设用地220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188平方公里)。建成二环区域“半小时交通圈”,城市综合交通结构合理、快捷畅通、高效节能、和谐有序、安全文明,快速路网密度达到0.34公里/平方公里。形成10个城市公共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便捷。
――生态园林城市展示区。建立起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逐步建成生态型城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表1 二环区域发展目标
序号
|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2009年
| 2015年
| 2020年
|
1
| 常住人口
| 万人
| 265
| 600
| 900
|
2
| 户籍人口城市化率
| %
| 60
| 80
| 100
|
3
| 城市建设用地
| 平方公里
| 416
| 670
| 968*
|
4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4500
| 12000
| 25000
|
5
| 城市快速路网密度
| 公里/平方公里
| 0.13
| 0.23
| 0.34
|
6
| 城镇管道燃气气化率
| %
| 70―80
| 90
| 98
|
7
|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 %
| 75
| 90
| 95
|
8
| 森林覆盖率
| %
| 36
| 45
| 48
|
9
| 城市绿化覆盖率
| %
| 39
| 48
| 50
|
10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10
| 15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