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借助党员远程教育中心的场地和网络资源连结上下左右并提供视频播放;借助共享工程的技术装备和数字资源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和远程信息服务;借助农家书屋和乡村图书室的文献作为初始藏书;借助市(县)级图书馆的专业化技术和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文献资源,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借助流动图书车定期更新调配文献资源和提供技术维护,使“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会综合信息保障系统的基础作用,使政府公开信息、公共文化服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到广大农村,为农村提供较为专业化的、普遍均等的公共信息服务。
完善市(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建立经济高效的市(县)/镇总分馆体系。乡镇是市(县)连结乡村的桥梁,是在现行行政体制下的中间环节。乡村面广量大,市(县)图书馆不可能越过乡镇直接实施对“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的管理。通过乡镇图书馆管理“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乡镇图书馆必须完全依照市(县)图书馆的要求,并能在资源调配、专业服务、活动延伸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各市(县)必须以法规或文件的形式,把市(县)/乡镇的总分馆制以制度化,实现市(县)图书馆对乡镇分馆的统一管理。
三、必需条件
1.馆舍。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党员远程教育播放室,同时可以兼作共享工程信息资源视频播放室。二是阅览室,约50平方米。
2.设备。借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3到5台电脑,书架(6只双面六层书架),2只五层期刊架,3只报架,16套阅览桌椅,一个工作台(包括工作电脑一台),远程监控设备。
3.文献。
(1)图书:对农家书屋原有的图书,模糊产权问题,交市(县)级图书馆著录加工,回溯建库,进入统一流通;在农家书屋上投入的资金或图书,直接下达到市(县)级图书馆(但不能出现一种图书几十个复本的情况,一般情况下10个点一个复本即可),再由市(县)图书馆根据各个“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调配,至少应每月调配一次,每次调配不能少于100册图书。
(2) 报刊:报刊是乡村(社区)阅读室的主要读物之一,特别是针对老年读者,建议不少于50种。
(3) 数字资源:共享工程的信息数据;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图书馆外购的数据库(包括电子图书、休闲期刊、学术期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