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财政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用活用足财政投融资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先导和杠杆作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精品经济,重点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财税贡献率。
  1、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统筹安排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等工业发展载体的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和服务管理,鼓励岛内工业企业向岛外同类产业或配套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转移,促进园区效益加快释放。加大对品牌培育、产业基地和项目组团建设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百亿乃至千亿以上产值企业集群(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完善激励性财税政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互相融合,加快厦门制造向厦门创造提升,重点发展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产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设海峡西岸高端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休闲旅游中心,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规模壮大的有机结合。
  2、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打造“创新厦门”,建立稳定增长和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保障财政科技投入法定增长,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政府宏观管理为保障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优化升级,支持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做大产业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重点,优先支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发挥风险投资科技创业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充分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实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采取“人才+项目”模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经济的发展。
  3、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和财政投入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支持引导作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立完善鼓励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体系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支持发展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项目,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资金优先扶持。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努力做好国家“十城万盏”LED试点城市和“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推广节能减排产品,打造低碳城市,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4、支持内外需求并重发展。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的契机,坚持内需与外需并重、消费与投资并重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健全完善财政支持外经贸发展的服务体系,对重点出口品牌、中小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出口企业信用保险保费等实行补贴,增强企业处置贸易争端、防范市场风险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拓展对台交流合作的功能,支持两岸经贸交流、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加速两岸产业对接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区域性消费购物中心建设,完善城乡商贸设施配套,大力发展高端消费市场,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商业形态和消费模式。加强两岸旅游合作,吸引更多大陆居民和台湾民众循厦门口岸往返两岸,提升“海峡旅游”品牌。继续落实扩大消费的财税优惠政策,将促进消费需求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5、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对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功能,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完善税费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区域发展财政政策等,建立利益分配引导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间接调控作用,激发经济加快发展的活力。积极运用财政贴息、政府采购、招投标、信用担保和建立国有资本金、投资入股、创投基金等多种灵活有效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切实加强财银合作,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扶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壮大农村信用联社,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发挥财政与金融的耦合作用,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二、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财政支持机制,着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按照“四个一体化”目标,稳步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合理布局、错位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一体化。支持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岛内外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发展后劲,合理界定区域功能定位,形成产业梯次推进和优势互补的格局。全面加快岛外新城规划建设,加快岛内城市功能项岛外分流,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完善岛内城市规划,推进旧城保护性改建和片区提升改造,引导一般工业向岛外加速转移,重点推进会展片区、湖边水库片区、五缘湾片区的连片建设和发展,打造一流的本岛东部新城区。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主动参与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从政策、资金上支持海西城市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交流,推动产业分工协作,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2、完善基础、拓展空间,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构筑安全、快速、便捷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继续完善市政交通路网构架,构建大运力公交体系,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出岛新通道建设,延伸城市快速干道,构建城市组团之间交通网络,打造市域内“半小时生活圈”。全面融入海西交通网络,完成龙厦、厦深高速铁路和厦成、厦安高速公路及厦漳跨海大桥建设,适时启动沿海货运铁路专线、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对台和对外区域通道,打造东南沿海铁路交通综合枢纽和全国重要公路主枢纽城市,形成闽西南“1小时交通圈”,不断拓展经济发展腹地,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3、健全机制、同步提升,推动城市建设一体化。按照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和促进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界定市区两级事权和财权,适时调整和完善市对区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为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财政体制机制保障。创新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区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形成岛内外基础设施共建机制。加快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山地公园、绿化美化等市政设施建设机制,配套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流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环境生活质量,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4、强化运作、灵活管理,推动投资管理一体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及危险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的市场化改革,完善投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投资经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加大纯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投入,调减财政对公用事业的福利性补贴,对城市资源性消费品实行差额累进定价收费办法,建立起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城市投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三、完善收入管征机制,促进收入稳定增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