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财政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1、“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许多机遇
  (1)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
  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以及国际竞争因素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将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对我市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建立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加快东部、中部生产要素向西部流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三是从宏观政策层面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国家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先后制定了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也出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四是从税制改革方面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继续稳步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收制度,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适时研究开征环境税、物业税等,税收体制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会更加规范,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将带来部分政策性增收。
  (2)我市财政改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发生积极变化。
  一是坚实的基础奠定新起点。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效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从“十五”年末的1006.58亿元增加到“十一五”年末的2053.74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工业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为“十二五”时期财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科学的路径加快新跨越。《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和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着力二三产共推进、着力岛内外一体化、着力内外需齐拓展、着力惠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党建强保障”的发展战略。难得的发展机遇、龙头示范的发展定位和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为我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三是独特的优势凸显新思路。经过近三十年的经济特区建设特别是五年来的海西中心城市建设,厦门市经济实力和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开始显现,在对台交流、人居环境、城市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基础。结合海西城市群发展规划,厦门将推动建立厦泉漳大都市区的核心城市,特别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厦门将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两岸金融合作滞后的状态得以借机重构。
  四是难得的机遇拓展新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改善和“两桥一隧”的建成,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已由岛内逐渐转向岛外。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岛内发展空间局限和“一市两法”的状况得以逐渐改变,岛内外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产业,提升厦门对周边地区和海西各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为厦门寻求自身突破性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3)财政改革发展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间财政关系将日趋规范,行政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将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将逐步增强。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提出了“四个注重”和“五个坚持”的要求。《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始终致力“五个发展”,大力建设“五个厦门”,努力实现“五个翻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有利于促进各级财政部门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影响重大:一方面,“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而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政策支持的经济回升向市场驱动的持续发展的交替过程,人民币升值与出口环境变化、出口拉动与发展方式转变、劳动者收入提高与企业成本增加、经济发展与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与抑制物价上涨、宏观政策退市与经济二次探底之间的矛盾,令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随着全国性制度的不断完善,特区原来享受的政策优惠、制度优势被大大消解,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厦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对台优势面临弱化,能否抢抓机遇,放大政策效应,是厦门能否保持先行先试地位的最大挑战。
  二是收入增长形势较为严峻。“十一五”期间,尽管财政总量增加,但波段变化特征较为明显:2006、2007两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均实现了超过30%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财政收入投资拉动型增长特征仍未根本改变,一次性收入比重较大,工业拉动作用不够明显,新增大型财税增长点不多,产业优化升级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财源后劲将受到严重制约。与此同时,中央正在酝酿对下财政体制的调整,部分税收分成政策的变化,可能在短期内对地方财政收入和财力产生一定影响。
  三是财政增支压力不断加大。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未来发展蓝图和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今后一段时期财政面临的增支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基建投资面临新的支出高峰。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构建辐射内外的交通体系,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需要大量的财政建设性资金投入。二是民生保障支出投入继续增加。加大力度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确保已经和即将出台惠民政策的资金需求,满足公共交通、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支持。三是产业扶持力度支出需求增大。为巩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为支持创新立市、文化立市、产业强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数额巨大的重大产业项目配套资金。四是政府债务偿还压力仍然较大。由于可安排建设和发展的资金有限,大量建设资金只能依靠投融资手段筹集,市、区两级政府各类显性和隐性债务规模日趋增大。建立完备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和偿还机制,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将成为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是公共服务体系尚待完善。随着岛内外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岛内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突出。岛内外社会事业配套建设差异较大,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加快建立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合理布局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立与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机制体制,是公共财政亟需应对的新课题。
  五是财政改革任务日益繁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完善的财税政策体系与之协调,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要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保护机制要求稳步推进税费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财政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公民民主监督意识的提高和媒体公共监督力量的加强,必须构建具有相应制度支撑的财政预算公开体系,实现有效、持续的财政收支预算监督。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