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强化城市环境污染扩散监测。建成GPS/MET观测站,补充常规探空资料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不足。加强城市环境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和水平。
㈢提升台风监测水平。对我市新一代天气雷达进行业务系统升级及改造,提高估测区域降水量的精度。进一步完善沿海及近海气象观测网,完成各个大桥、快速公交系统(BRT)、高架桥等测风自动气象站布设,并组成防御台风测风监测网。近海海面布设浮标气象站,建设海洋气象船舶气象观测点,获取更为完整的海洋气象资料。建设气象卫星综合对地观测接收系统,提升天基遥感应用水平。
㈣开展雷电灾害观测。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开展雷电灾害观测,完善大气电场监测系统,提高雷电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和准确性,逐步实现雷暴活动的精细化监测。
㈤突出专业气象观测。围绕城市交通、排水、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等气象灾害防御要求,在重要交通要道、港口、桥梁、城市低洼地带、临海地带自动气象站中增加能见度观测仪等气象专业观测设备,开展城市立体气象灾害监测。开展空中云水资源动态监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监测。
三、提升气象预报预测和应急服务保障能力
㈠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重点围绕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专业化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系统研发、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与完善以及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等方面推进现代天气预报预测业务发展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开展基于精细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期落区预报提供支持。紧紧围绕厦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分系统建设,建立我市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同化常规地面、探空及雷达、区域自动站等各类实时气象监测资料,实现业务运行。进一步加强海洋气象业务,提高我市服务港口、海洋的气象预报能力和水平。强化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和雷电预报水平。
㈡进一步完善移动气象应急保障指挥系统,提升我市应急气象监测能力,为突发事件、灾害性天气和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提供应急移动观测。完善气象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实现与市防汛、国土资源、森林防火等部门防灾联防可视会商,并延伸到区,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及时、更准确、更有效的决策服务。加强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气象信息收集、处理、分发的效率;建设综合气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实现气象、防汛、水文、海洋等部门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