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实加强相关药品管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对《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卫生部公布)和《饲料、养殖中禁用药物和物质清单》(农业部公布)中所列药品的生产企业,要督促其于2011年6月底前,在出厂产品标签上加印或加贴“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识;其中,原料药应在标签上加印或加贴,制剂(局部用药除外)应在标签或说明书上加印或加贴。要严格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建立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购销台账,实行实名购销、药品分类管理等制度。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药品。药品生产企业未经批准不得接受药品委托生产,不得在药品生产车间(生产线)生产其他非药品类产品。要对药品生产企业外租厂房、车间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如发现违法生产“瘦肉精”或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物质,应立即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销售药品时必须对购买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不得向不具备合法资质的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提供药品,对不按规定销售药品致使流出药用渠道的,应依法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要进一步强化特殊药品监管,加强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经营的监督检查,结合第二类精神药品专项检查,监督企业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生产(需用)计划,严格按规定渠道销售,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导致流入非法渠道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票证要逐一核实,对无证无票、可疑产品一律采取暂扣、封存措施;对来历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一律销毁,并查清来源;对不按规定落实记录、查验制度,记录不真实、不准确或未索证索票、票证保留不完备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提供虚假票证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其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制度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要责令其停产、停业;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许可证,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并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同时要立即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严禁以罚代刑、有案不移。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特别是一旦发现非法添加线索要立即向公安等部门通报,同时配合做好有关调查取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