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无线数字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程。积极推进新型城市管理无线基础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区卫生等信息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无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无线城市监控系统、大气污染无线监测系统、无线路灯监控系统项目,实现公安、消防、交管、城管、城建、急救等部门协同联动。
6、“四网融合”工程。加快推进有线宽带城域网、无线宽带城域网、地面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等服务网络的有效融合,促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的“四网融合”在“无线城市”领域的率先突破,逐步建成覆盖广泛、高速互联的“全网通”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移动互联网、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终端设施的“一机多网”,实施无线数字家庭普及计划,实现“无线城市”服务终端设施多渠道、多业务和多网络的拓展应用。
五、加强“无线城市”支撑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无线城市”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发挥平台聚集效应,逐步统一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形成覆盖全市的移动信息化服务门户,整合资源,推动行业性和区域性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培育和孵化优秀的“无线城市”产品和服务,全面推进“无线城市”产业链形成。
2、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分区域、按步骤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组网灵活的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在公共安全和应急联动的业务场所,还可考虑借助数字无线集群网络接入。加强宽带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更好满足城市管理、应急保障、定位测控、生产调度、公众服务等方面的无线应用需求。
3、培育“无线城市”产业。积极扶持信息服务企业开展基于无线网络的增值服务,拓展多种应用形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的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产业与无线网络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4、制定统一的规范体系。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统一的“无线城市”建设相关规范。统筹规划,统一系统网络技术规范、连接接口及相关协议,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六、推进步骤
“无线城市”建设工作从2011年启动到2013年完成,分三个阶段推进。
1、制定方案阶段。2011年,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制定“无线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审核后,着手做好前期工作。
2、建设实施阶段。2012年,统一技术规范,建立统一的“无线城市”支撑服务体系,建成覆盖主城区的无线宽带城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