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单位: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生态办、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林业局、省海洋渔业厅,各市、县政府。
(十一)强化生态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发挥政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环保科普和文体活动。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开设生态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在世界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开展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倡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文明消费,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风尚和生态文化氛围。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舆论导向、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抓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全省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全民健身路径等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生态办、团省委、省水务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省教育厅、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各市、县政府。
五、创新生态省建设机制,健全推进制度
(十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立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利用特区立法权,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民生补偿和直接补偿纳入生态补偿内容,扩大生态补偿范围,组织起草《海南省生态补偿条例》(草案)。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立法体系,组织研究修订《
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组织起草《海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海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定》(草案)和《海南省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管理条例》(草案)。制定出台《海南省节能监察暂行办法》。
责任单位: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局、省海洋渔业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法制办,各市、县政府。
(十三)完善生态省建设推动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贯彻落实《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我省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和创业人才,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省建设的多元投资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应用理论研究的和技术开发。深入研究健全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完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和核算方法,进一步推进绿色GDP核算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