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213 优质特色畜禽标准化健康饲养技术
520214 优质特色水产品高效生态规模化繁、养殖技术
⑷农产品精深加工
520215 农产品及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520216 农产品及饲料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520217 农产品工厂化、智能化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⑸农产品安全生产
520218 农畜产品安全质量保障技术、监测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520219 农产品产地环境激素类物质的污染与生态监控
⑹科技培训
520220 围绕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内容,运用现代农业信息等技术手段,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农民技能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申报要求:
1、对各市(县)实行限额申报,各市(县)限报数为8项。
2、“城乡一体化发展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单位为项目建设与运行的主体;科技培训项目,申报单位以国家级星火计划培训学校和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内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3、项目应当有明确的实施场所或技术应用单位,“城乡一体化发展科技支撑示范工程”第一申报单位自筹资金与申请市级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3:1,其它项目自筹资金与申请市级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联合申报的单位之间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经费比例、知识产权及责任风险等。
(三)社会发展部分
1、古城区保护和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
520301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整治保护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
2、“平安苏州”科技示范工程
520302 城区居家求助服务平台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
3、“健康苏州”科技示范工程
520303 转化型医疗服务应用研究与示范
4、“生态苏州”科技示范工程
520304 太湖及阳澄湖水环境面源及点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
520305 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520306 苏州城区河道水环境改善集成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
5、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07 苏州市血清标本库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08 慢性疾病社区综合干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09 低碳城市建设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研究
520310 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11 城市环境监测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12 城市灰霾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13 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14 城市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15 食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520316 大宗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的制定研究
520317 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6、医药及生物技术
520318 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的基因药物
520319 大品种药物的新剂型、新工艺和新用途等化学药物开发
520320 名医名方的现代中药研制、名特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520321 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灵敏、低成本诊断试剂
520322 可替代进口的新型医疗器械、人工器官关键技术研发
520323 实验动物笼器具及试验仪器、设备研发
申报要求:
1、示范工程项目优先支持市、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
2、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示范地或技术应用单位,鼓励产学研合作。
3、医药及生物技术项目优先支持能在3年内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批件或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证书的项目。
4、涉及实验动物或动物实验的申报项目,应提供实验动物许可证或委托实验证明、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书复印件,否则不予受理。
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根据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部署,实施“科技载体支撑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重要科技研发和服务载体。
541101 企业院士工作站
重点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引进院士等高端创新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平台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新建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本年度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与省科技计划衔接,实施联动匹配支持。对于申报了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而未立项的,苏州市给予挂牌筹建。
540401 重大研发机构
以培育地标型科技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为目标,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载体,部署建设若干个企业研究院。
申报要求:重大研发机构的依托单位为我市省内居前的行业骨干企业,技术水平领先,建有省级以上载体,拥有行业知名专家领衔的100人以上的创新研发团队,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充分整合境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建设期间企业年科技设施建设与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低于3%,研发面积不少于2000㎡。
540601 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面向产业的高技术重点实验室,要围绕《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确定的十大领域建立,原则上应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建;面向民生科技、社会发展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主要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建设。
对近两年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在完成验收并进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于创新成果突出的实验室给予滚动支持。
申报要求:承担单位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研究与实验场地;新增建设资金500万元以上;有20人以上的科研团队,其中10人以上需具有高级职称或研究生学历。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的重点实验室必须与本地骨干企业联合共建,签订共建协议。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相关资源应纳入大仪网管理,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面向企业及社会开放。
540501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