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煤发电,打造陕西电网重要的电源节点。加快华能铜川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国电一期2×35万千瓦、董家河园区4×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国华30万千瓦风电和华能新能源3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到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225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力争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煤电增加值突破80亿元。
加快电网建设,重点建设铜川宝鉴330千伏变电站,新建改造2个110千伏、12个35千伏输变电设施,力争早日规划建设与华能二、三期配套的750千伏变电站,实现电网智能化,增强电网供电可靠性。
第五节 打造西北重要的现代建材基地
依托耀瓷文化品牌,主动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形成以水泥陶瓷产业为核心、新型建筑材料及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到2015年,水泥产能达到2800万吨,增加值达到48亿元;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000万平方米,增加值超过8亿元。
以秦岭、声威两大水泥集团为核心,加快6条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和窑尾余热利用项目建设步伐,水泥循环产业链和循环技术走在全国前列。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90%,高端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60%。加快发展高附加值水泥制品、节能环保型建材新产品,重点发展面向关中和陕北市场的特种水泥,延长水泥产业链。加快发展建材物流业,推动水泥产业的生产模式由库存型向订单型转变。
建设一批陶瓷大项目,打造陶瓷产业孵化基地。大力发展适用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材质、新品种和高附加值建筑陶瓷,完成100万平方米陶瓷挂板生产线、大鹏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和天博陶瓷釉砖生产线改造项目。实行陶瓷区域品牌战略,全面提升耀瓷的市场影响力。
第六节 打造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实施30万吨电解铝、30万吨碳素、20万吨铝深加工等铝上下游延伸项目,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的战略转型。到2015年,电解铝和预焙阳极产能分别达到55万吨和34万吨,铝工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
发挥区位优势,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大力发展高档复合型材、铝铸轧型板线材和铝基复合材料等深加工产品,延长铝业产业链条。建设高品质多用途铝合金项目,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工业;建设氟化铝项目,应用于陶瓷等行业。
着力打造 “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利用产业链对接的优势,降低生产污染物和能源消耗水平。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行业的环保达标水平。
第七节 打造全国知名的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铜川地处苹果最佳适生区的优势,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苹果、核桃、樱桃为主的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到2015年,鲜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240万亩,其中,水果110万亩,干杂果130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台湾旺旺、大匠农科、佰度食品、凯维酒业等企业为龙头,吸引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奶制品、方便休闲食品、蛋制品、核桃系列食品、葡萄酒等,实施铜川旺旺集团食品三期、祥云3万吨果醋生产线、味冠5万吨酸可乐饮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九州龙苹果、孟姜红鲜桃、陈坪大樱桃、棋智核桃乳等品牌的影响力,注重推广标准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生产。发展与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配套的现代物流业,建设多功能、现代化的苹果物流园区,将铜川打造成渭北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经营风险。
第三章 增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引领作用
坚持以园区化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按照 “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制定出台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具体配套政策措施,下放事权,加快新区装备制造、坡头电力照明、黄堡建材陶瓷、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四大市级工业园和耀州惠塬、印台顺金、王益王家河、宜君彭镇等四大县级工业园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推进园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入园发展。实施工业园区发展主要指标倍增计划,到2015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力争到2020年,把八大工业园区打造成与区县规模、经济总量相当的经济体。
第八节 加快推进市级四大工业园区建设
一、坡头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电力照明产业基地和西铜同城化产业承接基地,建成城乡一体化重点示范区和南市区新的城市组团。以华能铜川电厂为中心,建设照明园、物流园、建材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
二、黄堡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形成北部以声威水泥为主的水泥产业聚集区、东塬以国电热电为主的热电载能产业密集区、西塬陶瓷产业聚集区、南部耀瓷文化旅游区、中部商贸三产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着力打造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和陶瓷产业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
三、董家河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25.43平方公里。按照“电做大、铝做强、产业链拉长”的总体思路,以壮大铝产业规模为主导,扩大电解铝、碳素产能,大力发展铝铸轧板、铝合金板材、飞机、汽车铝部件等项目,全力打造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年产300万吨的煤矿、30万吨电解铝、30万吨碳素、4×30万千瓦煤矸石自备电厂、20万吨铝深加工五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建成西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新区南部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材料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0个,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3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
第九节 全面建设四大县级工业园区
一、宜君县彭镇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以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研发制造、新能源开发、物流及新兴产业为核心,建成集科、工、商多功能为一体,以高科技工业为基础,与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累计投资达到10亿元,入园企业50户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骨干项目达到10个。
二、印台区顺金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着力打造四个5亿元的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铝配套、果品加工、现代建材、机械加工业的承载基地。工业增加值达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入园企业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三、王益区王家河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打造铜川纺织服装轻工业基地,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民营科技创新为主导,建成集管理、居住、商贸流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开放式生态循环型工业园区。新增入驻企业20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亿。
四、耀州区惠塬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以水泥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化工、电力、先进制造业、新型建材等产业,构筑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水泥年产能达到1800万吨,入园企业达到100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
第四章 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节 加快发展壮大接续产业
把发展壮大接续产业作为转型重点,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产业聚集度,培育铜川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航空业零部件、矿山机械、输变电设备、机电设备制造为重点,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加快实施陕汽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陕煤化集团胶带输送机、陕煤建司管件设备厂迁建扩容等项目建设,着力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优势产业。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30亿元,实现增加值10亿元。
二、扩大医药产业规模。把握省内知名药企进军中药领域的契机,发展“订单药业”,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化项目,培育1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中药饮片产业化生产线,年产中药饮片1万吨以上。以丰禾、方舟等企业为基础,带动铜川医药产业再上新台阶。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4亿元以上。
三、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生物柴油、光伏产业、LED光源生产、光源封装及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坡头照明园等为依托,促进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制造业的发展;以西安建大中星材料科技园为依托,重点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耐磨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及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抢占新兴产业技术高地,提升产业化水平。
第十一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战略重点,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5%。
一、建设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坚持西铜旅游同城化发展理念,创新景区开发建设机制,搭建旅游发展平台,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构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15%左右,到2020年达到20%左右。
加快建设精品旅游景区。按照“421”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古镇(耀州窑)四大景区,形成以照金-香山为中心的集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休闲养生等为一体的南部旅游板块,以玉华宫为中心的集佛教文化、避暑滑雪、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北部旅游板块,把大唐养生园建成中国第一个以唐文化为主题的养生文化旅游创意园和全市旅游集散中心,照金-香山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药王山、陈炉(耀州窑)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照金-香山、玉华宫近期年接待100万人次、中远期年接待300万人次。
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游。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风情、民俗文化、“一村一品”示范村、古镇历史风貌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建设一批以生态农业观光、田园作物采摘、民俗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建成一批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示范村,实现城乡旅游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交通网络和精品旅游景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策划包装铜川“一日游”、“两日游”线路,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新区-照金香山-玉门川旅游专线;新区-玉华宫-太安森林公园-福地湖旅游专线;新区-药王山-耀州窑-陈炉古镇-周陵农业示范园区旅游线。
二、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构建“一核两轴三聚集”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核:建立新区服务业核心区。策划包装30个集吃、购、游、娱等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全力打造文教园区、文化体育休闲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养生休闲区,形成集聚服务产业、人才、资本和信息的服务业高地。两轴:沿210国道和第二条高速通道,重点发展旅游、餐饮、物流、中介营销等服务业。三集聚:即王益商贸、餐饮集聚区,耀州商贸集聚区,宜君旅游休闲观光服务区,推进专业市场和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增强区域辐射能力。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大力发展连锁、专卖、特许、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商业企业和街区。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加快家政服务网络建设,培育重点示范服务企业。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活动。规范发展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业。支持重点肉类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
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强规划引导、政府扶持,壮大物流产业规模,形成物流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一个综合物流基地、四个产业物流园和六个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现代物流集聚区。即建设新区集建材、果品、商贸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坡头建材物流园区、秦岭水泥产品物流园区、董家河铝工业品物流园区及黄堡工业品物流园区,改建或扩建北关货运站、新区货运站、耀州区新兴物流中心、彭镇货运站、宜君县货运站、东部塬货运站,提升物流产业化水平。
培育发展会展业。加快酒店、会展中心、会馆等设施建设。积极筹划举办资源型城市转型、药王养生文化、耀瓷文化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会展论坛。加强与省内外会展业品牌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提升会展服务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以新区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圈。
加快发展金融业。鼓励更多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地方性商业银行在铜川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金融租赁公司、金融咨询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鼓励民间资本组建投融资公司。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规范发展担保、再担保、典当、寄售等行业。积极发展“三农”、医疗、住房等保险业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依法维护金融债权。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中小套型住房比例及土地供应,稳定扩大住房建设规模。积极发展重点镇房地产业。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强化中介服务,规范物业管理。
第十二节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产业链延伸、集约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完善工业、农业和社会服务三大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目标。
一、发展循环型工业
抓好华能铜川电厂二期、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煤矸石发电、坡头工业园新型材料研发基地、陕煤化集团PVC管材等一批循环型工业重大项目。完善和提升九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即: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能源-电力转化产业链;电力-电解铝-铝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水泥-水泥制品产业链;清洁燃料-陶瓷产业链;铝镁合金、PVC等新型材料产业链;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生物医药种植-生物制药产业链;农产品-有机食品产业链。
二、发展循环型农业
坚持“种植业生产、养殖业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推动粗放型农业向集约高效型农业转变。
三、发展循环型社会服务业
紧紧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遇,把发展服务业与强化公共服务相结合,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业,创建一批生态旅游环境达标区,实现旅游清洁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交通建设,发展生态物流业,加快综合生态物流园区建设。
表二
循环利用特征指标
指标群 指 标 2015年
废物回收循环利用 工业用水重复率(%) 7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0
沼气入户率(%) 23
秸秆综合利用率(%) 85
城市污水回用率(%) 10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 60
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率(%) 65
1)废钢铁回收利用率 65
2)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 65
3)废纸回收利用率 65
4)废塑料回收利用率 65
5)废橡胶(轮胎)回收利用率 65
污染物减排 指标 污染物减排率(%) 12
环境管理 规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 10
第五章 加快推进西铜同城化发展
充分发挥毗邻西安的区位优势,按照“提升品位、服务西安、错位发展”的思路,围绕建设养生保健、生态休闲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发展互补产业,主动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加快推进西铜同城化发展。
第十三节 积极融入西安经济圈
构筑“一城、一轴、一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城”,即把铜川新区建设成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产业支撑力强的西铜新城。“一轴”,即打造连接两市的渭河景观轴,加快两市毗邻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一带”,即构筑泾渭、沣渭、铜川新区为一体的产业经济带。
加大基础设施对接。推动西铜城际交通建设,建成西安-铜川-延安第二条高速公路和西铜动车组,开通西铜公交线路。做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和修编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吸引西安及周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向铜川聚集,助力我市发展。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西安经济优势,加强与西安大企业、大集团对接,大力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和配套产业。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建设服务大西安都市圈的能源基地、建材供应地、装备制造业零部件配套基地;发挥苹果最佳优生区优势,建设服务西安的果业基地;依托旺旺、绿想、祥云、棋智、凯维等企业,建设服务西安的果菜食品供应地;发挥铜川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精品旅游线路,融入西安大旅游网;加快物流市场建设,形成与西安对接互补的物流服务网络。
第十四节 着力建设养生保健、生态休闲城市
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铜川建成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现代化的养生保健城市。
一、加快开发建设南市区。按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适度超前的思路,体现养生、保健、生态、休闲风格,超前做好南市区城市规划,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品位。围绕药王品牌,策划包装一批养生保健项目,加快推荐大唐养生园项目建设,办好“中国药王养生保健节”,打好养生保健牌。按照“接受辐射、服务西安”的思路,突出绿色休闲主题,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集聚人气。推进新耀一体化进程,大规模推进耀州区城市改造,增添城市现代化气息。高起点、大手笔推进新区南部工业园区、坡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商新城。
二、重视和加强北市区建设。继续按照“下山出沟、控建增绿、提高品位”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片区综合改造,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和商务环境。有计划地向新区转移人口,降低人口和建筑密度,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减轻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压力,使城市人口分布与城市资源、空间布局趋于一致。
三、完善城市功能
打造畅通高效安全的交通网络。实施打通境内铁路与西延铁路等的连接线项目,逐步形成铁路环状路网。力争建成西铜动车组和华能铜川电厂、国电热电联产铁路专线,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建成西铜、铜黄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建设凤合、凤大高速公路,形成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框架。完成三条二级公路、210国道改建及305省道部分路段改造工程,改善铜川交通网络结构。提高客运货运能力。重点实施新区高速客运站、照金二级客运站、宜君二级客运站和耀州区一级货运站等4个重点项目。到2015年,全市公路客运量达到1760万人,货运量达到11亿吨,客运周转量达到43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到40亿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