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5#、6#楼
1、建筑共四层,为小学教学楼。一层设小学教室6间及门厅、室内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等;二至四层各设小学教室8间及体育器材室等。5#、6#楼建筑面积共计6907.89平方米。
2、教室南向布置不妥,日照对学生视线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3、楼梯间偏多,建议应复核疏散距离和宽度做适当调整,节约面积。
4、建筑为折线形,室内外空间尺寸偏大,与小学生尺度概念不符,且应设置小学的专用教室,如音乐、美术教室等。
(4) 7#楼
1、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为科技综合楼。地下层为发电机房、变配电室、消防水池等设备用房;一层设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检索室等;二层设科技活动室、计算机室、科技阅览室等;三层设多功能活动室及900人报告厅。7#楼建筑面积6108.79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503.02平方米。
2、底层室内大厅面积过大,较为浪费,建议应结合使用需要适当调整。
3、阅览室采光不佳,不利使用,应予以调整。
4、三楼楼梯宽度不够,应结合人数复核并调整。
四、结构设计
1、本工程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大跨梁采用预应力技术,基础采用PHC-AB型预应力砼管桩。
2、科技楼抗震等级应复核是否需按二级考虑,且7-6轴处不必设抗震缝。
3、基础选型建议与沉管(夯扩)桩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用,且目前采用的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偏低,建议应试桩,如有必要,桩端进入持力层可适当加深。
4、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增设一些翼墙,以形成多道抗震防线。
5、部分建筑及地下室的平面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设计应考虑温度作用采取可靠措施。
6、属于不规则的结构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7、连接1-6#楼的连廊均属单跨框架结构,不满足规范要求,应调整。
9、第2、4、5、6#楼大部分柱距偏大,建议减小柱距。
10、地勘报告应补充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量资料。
五、给排水设计
1、本工程由市政两条道路分别引入两条给水管为水源,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水。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