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资源产出率为主的循环经济考核指标体系。提倡文明、节约消费理念,限制塑料袋、塑料餐盒、卫生木筷等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鼓励减量消费,创建绿色消费城市。加强再生资源回收,探索建立地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专业机构回收与企业逆向物流回收相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研究探索资源再生产品市场推广机制,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培育扩大再生资源产品市场。打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扶持一批资源再利用龙头企业。以废纸、废聚酯、废纸塑包装物(利乐包)、废旧家电拆解、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与零部件为重点,建设一批技术适用、模式先进的高端再制造项目。加强地区之间的循环经济合作,研究推进京冀循环经济合作产业园的建设。
(二十一)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工作统筹管理和协调推进,出台促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修订出台清洁生产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完成重点污染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中高费项目。扩大审核范围,申请国家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城市,研究制定服务业清洁生产相关标准规范,完成住宿、餐饮、医院及学校等领域百家单位审核;积极推进农业、建筑等行业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从项目建设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全过程绿色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标志认证工作,塑造一批清洁生产典范企业。探索开展清洁生产后评价制度。加强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管理。
(二十二)积极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把资源能源节约纳入城市空间开发的重要评价因素,加强城市人流物流与能流的统筹规划,强化城市功能布局管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组织开展城市系统运行与能耗的关系研究,找准影响城市运行系统能耗的关键环节,制定配套解决措施。着力推进旧城功能疏解、重点新城和功能区生态化建设,形成与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医疗、卫生、交通、教育、安全等公共资源设施配套体系,实现城市服务与产业功能协调发展,降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系统能耗。遵照梯度分布、专业集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建设工业生态园区、节能低碳园区,在有条件的园区建设能源梯级利用系统,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七、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
(二十三)继续削减煤炭消费量。全面控制中心城区燃煤使用,加快实施中心城区燃煤热电厂和63座大型燃煤锅炉天然气改造。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整合供热资源,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1+4+N’+X”供热体系。优化供热锅炉管网布局,完成2200余座供热锅炉综合节能改造和核心区非文保区平房等小煤炉清洁能源改造,完成4500余公里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基本实现五环内供热无煤化。新城地区供热资源整合后原则上不再新建燃煤设施,乡镇地区适度发展燃煤集中锅炉。建立煤炭运输、存储、加工、燃烧、排放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清洁管理体系。
(二十四)扩大天然气引入。扩大天然气供应,增加外部气源通道和储气库能力,完成陕京三线、陕京四线,积极推进唐山LNG工程及进京管线建设,开展俄气入京前期研究。增强管网接收输配能力,完善市内配气系统,建成三环至六环4个覆盖城市的天然气主干环网,新建西沙屯、高丽营、西集、李桥等接收门站。加快远郊区县配气管网建设,建成怀密线天然气工程,结合陕京四线建设,解决延庆新城供气问题,实现10个远郊区县新城全部接通管道天然气,逐步推进天然气利用由中心城和新城向乡镇及农村地区拓展。
(二十五)打造智能电力系统。加快本地电厂清洁低碳改造力度,实施华能、京丰等热电厂重大工艺改造与能源系统优化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并网,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比重,提升电力生产环节发电效率。建设电网智能监测与调度系统,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发电机组上网,推进一批变电站节能改造和节能型变电站建设,改造升级老旧线路及设备,降低电力输送环节能源消耗。打造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研究出台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完善需求侧管理工作体系,支持能效电厂工程建设,鼓励实施蓄能、分布式能源项目,探索建立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和系统工程,提升终端用户用电效率。
(二十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太阳能光伏、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开发利用,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和填埋气发电工程;在有条件的大中型养殖场实施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有序推动沼气并网发电;在农林废弃物集中的郊区示范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厂。在条件适宜地区鼓励发展浅层地热、污水余热、电厂冷却水余热等供热方式,热泵供暖面积力争达到5000万平方米。
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低碳发展
(二十七)推进工业企业节能低碳改造。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组织与世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能效水效对标。制定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深度挖掘节能潜力。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生态设计、工艺改造、生产过程控制和废物回收利用,在石化、水泥、汽车、酿造等领域,重点推动燕山石化公司、金隅集团、北京汽车集团、燕京啤酒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实施生产工艺优化、能源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低碳项目,提升企业能效,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加强对能源审计与节能改造效果的后评价,推动重点企业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