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4万人。努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实务能力,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与城市社会管理、解决城市社会问题以及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跨行业、跨领域的专业培训,使社会工作人才在数量、结构、能力、素质上不断满足城市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高层次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计划
实施高层次人才发展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0名,领军人才20名。大力推进各类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石家庄市优秀拔尖人才”、“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三三三”人才工程等培养与发展计划(工程),开发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长远战略眼光、高水平的人才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队。以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培养“科技领军人物”、“科技创新团队”,努力造就一批国家水平或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支撑石家庄市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构筑省会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以正定新区、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园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为依托,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和先进制造业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为促进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着力做好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附加值高的高端服务业人才和文化产业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
实施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发展计划。适应我市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各类人才开发力度,到“十二五”末,重点经济领域所需的专门人才达到58.5万人,社会重点发展领域的各类人才达到18.8万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开发计划,使产业发展与产业人才培育和引进有机结合;以企业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产学研融合,培育造就一支具有丰富从业经验,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实力的骨干人才队伍。逐步落实符合重点领域发展导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海内外创业领军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宣传和提升名人示范效应,带动我市重点行业的创业群体发展。使全市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专栏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利用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0人,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专家服务基地和人才家园建设工程,形成相对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的人才发展体系。
(五)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和载体建设
建立健全包括人才资源在内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改革方向,科学界定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职责范围,明确两类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大人才市场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实现规范、统一的就业服务和管理。提升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人力及人才资源市场行为。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和有力保障。
创建开放、有效的重点领域人才交流的平台,积极建设符合重点领域特色的人才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建立人力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和高新区人才协会,加强与重点高校、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科研机构、中高端人才中介和咨询服务机构、知名人才网站的合作,搭建中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增加人才信息储备和人才培训基地。完善市区、产业园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办法,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会,联合权威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筹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研发实体或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所等研发组织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到“十二五”末,建成各类交流平台、服务载体20个。
三、实施扩大就业工程,促进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新增45万就业人口、每年近10万来石家庄市求职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大约120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努力促进充分就业。
(一)实现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相协调
经济增长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据测算,目前我市GDP每增长1%,大约可增加7000个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我市GDP年均增长预计为12%,要完成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的目标,需要每增加1个GDP能够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就业;强化劳动力市场服务水平,增加劳动力输出扩大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扩大灵活就业形式,以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来扩大就业。加强职业能力培训从根源上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来扩大就业。通过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完善失业调控、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各类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大公共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等方式来实现稳定就业。
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发展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就业的快速增长。
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农民联合创办经济实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瞄准京津地区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增加更多的劳务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