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积极创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做大做强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和林果、肉鸭、奶业、大蒜、食用菌五大产业体系。按照确定优势产业、优势基地、优势专家、优势品牌、优势企业的要求,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土地流转机制,引导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发展家禽产业、奶牛产业、生猪产业和肉羊产业。加大标准化渔池改造,增加渔业科技投入,发展生态渔业,大力建设蟹、虾、鱼、鳌、泥鳅、黄鳝等养殖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高效设施农业比重提高到25%。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拉长产前、产中、产后链条,拉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强化种苗、生产、加工和经营等重点内容,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全面对接。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加快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农业信息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交易平台。巩固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第四节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特色工业基地。以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支撑,大力建设沿东陇海线工业走廊和徐贾工业走廊,加快建设沛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丰县、睢宁县加快工业化发展。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要求,对乡镇工业实施分类规划和有序开发。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积极引导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加大增量和存量调整,重点建设工程机械、新能源、食品制造、电动专用车等一批龙头带动型、创新驱动型和品牌推动型特色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运用开发区建设的理念整合资源,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特色商贸,推动服务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积极发展中央商贸区、现代物流园、创意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商务服务中心和产品交易市场等七种形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探索发展金融服务、旅游商务服务和总部经济企业集聚地的新型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和引导各类服务业企业加快向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中发展,将徐州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创意68产业园、高铁国际商务区、徐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新城区现代物流园等加快建成区域集聚实力最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15年,全市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超过20家,市级集聚区超过50家。
积极建设农业园区。围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以农业提档升级为重点,集聚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到2015年,争取创建3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5个省级农业示范区。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在推动现有百亿元企业加快规模扩张步伐的同时,集中力量支持徐工集团、中能硅业建设世界级企业,重点培育20家百亿元工业企业、15家50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力争更多的优势企业上市经营。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
第三章 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
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由城乡差距明显的二元模式向城乡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一节 加快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围绕建设现代化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每年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公共性城建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成丰沛铁路、徐宿铁路、宿新高速、徐明高速,争取郑徐客运专线延伸到连云港,加快军用大郭庄机场搬迁,全面实施观音机场二期改扩建、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加快推进丰沛运河通航工程,巩固提高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路和隧道工程,优先建设公交服务设施,大力实施市区道路“三年畅通计划”,加快建设铜山区和沛县微山湖环湖快速通道、主城区到周边重点中心镇快速通道,完善城市路网,形成畅通便捷的交通体系。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完善音乐厅、艺术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加快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建设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徐医附院开发区分院,建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全面提升科教、文化、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启动建设第二地面水厂,建立覆盖铜山区、贾汪区的区域安全供水体系。大力实施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程,改善民生,提升形象,促进城市繁荣。
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围绕“八大中心”建设,修编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徐州都市区规划,加快城市资源优化组合,全面增强中心城市吸纳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老城区重点推进密集人口和设施的疏解,集中力量发展服务业,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新城区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城市新片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为产业发展服务的配套设施,建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城市副中心;高铁生态商务区打造交通枢纽、生态、商务、居住“四位一体”的城市副中心;铜山区实现与主城区规划、功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形成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城区南北协调发展,支持鼓楼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把中国八里国际家居交易博览中心建成全国第四大家居物流中心;支持贾汪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向主城区融合。
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大城管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街道、社区城管职能,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城市管理体制。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大力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推广市场化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加强对窗口地区的管理,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第二节 完善县域城镇体系
强化丰县、沛县、邳州、新沂、睢宁等五个县城镇要素集聚功能、城乡纽带功能,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型中小城市,加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人口与产业集聚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为骨干、重点中心镇为支撑的城镇化发展体系。
丰县:建成江苏省新兴的盐化工基地、重要的果蔬和食品基地、电动专用车生产和研发基地、刘邦故里生态旅游基地、苏鲁豫皖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
沛县:建成苏鲁交界地区综合性产业新城、以汉文化和微山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名城,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48万人。
邳州:建成东陇海产业带极具活力的工贸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大运河沿岸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
新沂:建成东陇海线重要的工业城市、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中心,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
睢宁:建成苏皖边界经济强县、全国新兴特色制造业基地县、苏皖北部边界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生态休闲城市,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6万人。
以发展工业型、综合型、商贸旅游型中心镇为抓手,重点建设30个重点中心镇,力争“十二五”期末,中心镇镇区常住人口超过3万人,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水平高的现代化新型中心镇。注重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放宽城镇户籍限制,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推进人口、居住、产业向城镇集中。
第三节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农村实事工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和区域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出行、饮水安全、医疗卫生、环境整治、信息畅通、灾害防御等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低压电网建设,加快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为农服务社(中心)建设,逐步实现为农服务社覆盖全市行政村、为农服务中心覆盖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提高行政村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比例。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积极推进富民强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民主化、服务化、网络化和公开化,健全农民从集体资产中受益增收机制。按照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制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持续增收空间,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返乡创业,发展农村民营经济。
积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施镇村联动工程,选择一批经济实力较强、规划建设基础较好、村庄环境变化较大的镇开展试点,实行镇村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文明同步创建,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整合土地资源,完善镇村布局规划,落实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和建设,引导农民到集中居住点新建翻建住房。继续开展“五杯竞赛”活动。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完成重点中心村旧村改造,推动新农村300个市级示范村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