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成果孵化服务模式。紧密依托大学科技资源,创新大学科技园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升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条件、技术转移、专业咨询、投融资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发展模式,支持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和产业化。
(六)推动高端产业资源聚集。推动以中央企业为核心建设高端产业园,吸引和聚集一批中央企业在区域内建立企业总部、运营中心和研发基地。吸引跨国公司、外省(区)市大型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七)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造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专利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和中关村专利技术转移中心等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
三、以需求拉动创新,促进多种资源有效链接
(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筛选机制。依托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发挥政府股权投资代持机构的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对接,建立健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发现、收集、评估、筛选工作机制。
(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全市资源,通过政府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高校、院所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三)组织实施政府采购和关键技术示范工程。从首都城市建设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化落实政府采购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相关政策,争取中央在京单位和驻京部队实施采购。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及承接重大建设工程,促进自主创新技术的市场应用和推广。
(四)完善技术转移和政产学研用合作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共建联合研究机构,开展面向市场的技术研发,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社会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从事技术许可和成果孵化,培养专业技术转移服务队伍,配置高水平科技中介服务资源。
(五)开展国际高端科技合作和交流活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国际科研机构联合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吸引国际学术和科研机构、跨国企业设立区域总部、运营中心和研发分支机构,举办高层次国际会议。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业技术联盟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和牵头创制国际技术标准。
四、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