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二期:支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一期工程未覆盖且留守儿童超万人的县,建设初中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改善农村初中学生寄宿条件。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从2010年起,每年改造300所中小学,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消除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第二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深化省部合作,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建设100所示范性中职学校、11所示范性高职学校、100所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和2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建成郑州、开封、周口、南阳、鹤壁等职业教育园区。加快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扩大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学校突出自身优势,兴办特色学校、特色专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普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定岗培养,吸引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参股职业教育,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优势突出的职教集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教育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完善落实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到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210万人和10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比例达到53%。

第三节 优化发展高等教育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大高等教育层次、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到2015年,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85万人。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及物流、城市规划、设计创意、文化传媒、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急需专业。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五年累计培养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达到5万人。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继续推进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按照“985工程”标准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强化河南大学省部共建,努力实现优势学科高层次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加大对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省部共建高校支持力度;鼓励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其他骨干高校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使整体水平或若干学科、专业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完善高校功能,加快在建新校区建设,建成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区。鼓励和引导其他市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共建、合作办学、科研交流,提升高等教育科研能力和整体办学实力。

第四节 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社会化、多元化、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开展继续教育。重视发展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

第五节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严格教师资质管理,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创新教育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到2012年完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4%的分解任务,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创新财政教育拨款机制,探索财政投入按学生数量、毕业生质量拨款的新方式,采用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支持教育发展。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筹资机制,逐步化解高校债务问题。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收费、土地等优惠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公平待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办学。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第三章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推动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转变。壮大人才队伍。突出抓好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产业集聚区人才开发工程、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人才支撑工程、中原崛起百千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创业人才推进工程、教育名师名家培育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工程。统筹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数以百万计的专门技术人才,数以十万计的创新科技人才和数以万计的高端人才。
  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注重以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推动教育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有机衔接、联合培训开发,实现人才培养与有效使用有机统一。坚持“五重五不简单”,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探索试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度。建成省委党校新校区。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逐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障碍。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第六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完善的铁路网,坚强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保障有力的水利网,互联互通的信息网,初步形成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基本框架,构建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章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以综合枢纽建设和交通网络化为重点,加快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管道、邮政及城市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我省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理念,加快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完善提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编组站、郑州东货运站功能,推进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对接,把郑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铁路、机场、公路建设,改造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第二节 加快铁路建设



  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构建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到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新增客运专线11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形成“十字型”客运通道。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郑州经鹤壁经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启动郑州至太原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加快全省城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以及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市的半小时交通圈,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基本实现所有市通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建成晋豫鲁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新月四线、兰考至菏泽、新密经商丘至永城等铁路,完成宁西、漯阜、孟平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商丘至周口至驻马店至南阳铁路,适时启动三门峡至平顶山、禹州至亳州至江苏洋口港等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形成“四纵五横”大能力运输通道格局。

第三节 大力发展民用航空



  继续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郑州机场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重大工程,配套建设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设施。支持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做强做大,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基地航空公司。加大客货运航线开发力度,着力培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航线,打造“郑州中转”服务品牌,到2015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8万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货运集散中心。改造洛阳、南阳机场,努力扩大运输规模。建成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推进豫北、鲁山机场建设,构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豫北、鲁山等机场为辅助,以干带支、干支协调、客货并举的全省民航机场体系。以飞行训练、航空运动、旅游、航测航拍等领域为重点,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第四节 完善公路网络



  全面打通出省通道,完善网络结构,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内联外通、畅通中原的公路网络。到201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以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为重点,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提前五年建成规划的高速公路网;完成京港澳、连霍高速河南段拓宽改造,适时对其他高速公路拥挤路段进行改扩建。打通焦作至桐柏至随州、运城至三门峡至淅川至十堰、郑州至卢氏、郑州至民权、武陟至西峡等跨省及区间通道;建成郑州机场至少林寺、洛阳至栾川等联络线。支持境内没有高速公路或县城距高速公路较远的县(市)建设县城至最近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以上,21条跨省通道全部打通,实现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结合全省现代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布局,改造国省干线公路,扩容改造107、310等重要国道,将其他国省道交通拥挤路段升级为一级公路,对穿越城区路段实施绕城改造;积极推进郑州至许昌等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强国防战备公路和沿南太行等旅游通道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公路,重点推进农村公路骨干路网中的县乡公路和配套大中桥改造;结合土地整理修建田间道路,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网。适应农民改善出行条件的要求,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五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万公里、桥梁15万延米,逐步解决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和危桥问题,实现“乡乡联、县县畅”,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客运班车。加强公路运输场站建设,加快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场站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市、县(市)运输场站。

第五节 加快水运、管道及邮政建设



  积极发展水运,加快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建成淮河息县至淮滨至望岗段、沙颍河漯河至周口段及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工程,开工建设沙颍河平顶山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周口至省界段升级改造工程,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及航运开发,到2015年,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以上,形成四条直达华东地区的水上通道。加快油气管道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管道运输网络,五年新增油气长输管道5000公里左右。完善邮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村邮站建设,推进快递区域分拨中心和快速干线网络建设,提升邮政服务水平。

第六节 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



  深化交通建管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综合交通调控与协调机制,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完善运输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省铁路投资公司、交通投资集团、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和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等省级融资平台的作用,支持铁路、民航、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积极利用产业基金、保险资金、长期票据以及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等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交通建设资金。鼓励各市充分发挥本级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参与交通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机场、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经营性或具有盈利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货运物流化,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建立统一协调的综合交通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交通拥堵和事故紧急疏导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实现全省超限站四级联网、站点全程监控,建立超限超载运输长效治理机制。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开发应用,推进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促进交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章 加强现代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



  适应能源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突出保障省内能源供应,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第一节 促进煤炭集约发展



  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以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为重点,稳定焦作、鹤壁、义马、永城矿区产量,高效开发郑州、平顶山矿区,增强煤炭保障能力,煤炭产能稳定在2.2亿吨左右。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后备资源,培育壮大骨干煤炭企业,形成1-2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综合治理,建立煤炭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抗灾能力。加强省内煤炭资源勘查,实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支持大型电煤储配中心建设。

第二节 持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



  立足本省保障、兼顾省际调剂,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强力推进核电建设,开工南阳核电,加快信阳、洛阳、平顶山等核电前期工作。合理布局热电,努力满足城镇和产业集聚区用热需求。继续围绕南太行、豫南煤炭矿区及陇海铁路等重要输煤通道,以现有电源扩建为主,布局高效清洁的大型燃煤电站。适度发展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鼓励煤电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支持骨干煤炭企业开展电源建设。加强主网架和城市电网建设,强化省际联络,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发展智能电网,形成以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为支撑的500千伏骨干网架,实现市市220千伏双环网和县县110千伏多电源供电,建设坚强、保障、兼顾的现代化电网。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工作,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深入开展节能发电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第三节 加快油气开发利用



  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努力稳定原油产量。完善油品输配网络,提高成品油供应能力。优先发展管道燃气,积极利用煤层气及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等燃气资源。依托国家西气东输实施“气化河南”工程,加快构建燃气干网,配套完善支线管网和城市储气设施,建设中原油田和叶县地下储气库,新增天然气年供气量80亿立方米以上,实现95%以上县(市)城区及部分镇(乡)用上管道气,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加气站。规范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营管理体制。

第四节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以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为重点,积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建设南阳国家生物质能源示范区。加快风能和地热能等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构建农村绿色能源体系。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左右。

专栏9重大能源保障工程

电源:争取开工建设南阳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建设配套调峰电站,继续实施“上大压小”,建设一批大型火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到2015年,全省发电装机达到7200万千瓦以上。
  电网:实施千亿元电网建设工程,五年新增110千伏以上电网线路14500公里,变电容量12100万千伏安。
  煤炭:实施百亿吨煤炭资源勘查工程,新增精查储量50亿吨,建成大中型矿井4000万吨。
  油气:实施炼油、地下储气库、成品油储备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四线(河南段)及省内配套支线等油气管道项目,五年新增油气长输管道5000公里左右。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光伏、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五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2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产能100万吨。

第三章 加强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



  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物联网,提升基础信息网络性能,建设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及信息系统,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数字河南”。
  提高基础信息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实施宽带提速工程,形成城镇“百兆到户、千兆进楼、百万兆出口”的网络覆盖,推进农村“光纤到村”。实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基本建成有效覆盖全省城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跟进部署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新一代高速无线接入网。实施有线电视网络优化工程,完成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改造。推动“感知中原”物联网工程建设,加快传感网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重大应用网络平台。建设城市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大幅度提高网络接入标准,便捷获取“三网融合”应用服务。推进无线城市建设,率先在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搭建城市管理、应急保障、定位测控、生产调度、公众服务等方面的无线网络应用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行政效率提升,实现90%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在线办理。完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