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实现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循环经济的互动发展。通过企业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内部循环。通过行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和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行业、园区层面的循环。通过生态社区和生态城市创建,推行绿色消费和废旧物资再利用,推进社会大循环。
  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围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产业链接等技术开发应用等重点领域,总结推广30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组织实施100个重大项目,大力推广100家循环经济试点经验,建立30个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发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设备、轮胎、机床等再制造产业。
  大力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充分挖掘废弃物资源价值,使废旧产品、废弃物成为重要资源来源渠道,节约原材物料,节省加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建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加大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指导目录,强化监督检查。支持发展一批符合环保要求的专业回收拆解分拣中心,构建覆盖城乡、多品种的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促进原材料企业废旧资源利用,逐步提高钢铁、建材、汽车、家电、轻工等行业再生资源利用率。

第九篇 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


  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新要求,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抓改革强动力,以创新求突破,靠开放增活力。

第二十七章 改革深化


  围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授权特许经营、优惠政策支持等方式,有效动员和综合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推进扩权强镇试点,提高行政效率。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规范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强化调控功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重点向城乡低收入者、困难群体、欠发达地区和生态地区等倾斜。扩大省市财政对社会事业、农村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自主创新、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完善税收征管制度,规范税式支出和非税收入管理,放大财税制度的引导调节效应,依法对促进科技进步、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点行业给予政策支持。
  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破除行政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普遍建立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监管方式、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收益上缴和使用办法,依法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信贷担保、用地保障和行政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服务业,参股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扩大进入基础设施、土地整治和矿产开发、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政策性住房建设等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建立健全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制度、风险基金制度和创业基金制度。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深化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加快制定实施“三农”投入条例,把各级财政资金、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等用于“三农”的比例及增长机制法制化,地方财政收入的新增部分重点用于农村和农民。在坚持农地农用和耕地红线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动农村建设用地集中集约利用。健全征地补偿机制,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各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和颁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增加村(农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互换关系,探索建立大宗农产品收储制度。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
  全面推进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围绕解决全局性、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市、县、镇和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发挥基层创新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农村土地管理等领域,先行先试,实现重点突破,创新发展模式。根据不同改革领域和环节的特点,区别不同层级改革主体,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分别予以倾斜和支持。总结推广各具特色、全面系统的改革经验和模式,为全省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全省改革深化和科学发展。

第二十八章 开放提升


  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布局产业链,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创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优化出口贸易结构,重点培育100个优势产品出口基地,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转变,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领域延伸,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加工贸易,支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高旅游、海运、工程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比重,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扩大关键装备、国内短缺的重要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省内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服务业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进口,严防疫病疫情传入。“十二五”期间,全省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0%,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5%。
  增强利用外资战略效应。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坚持择优选资,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坚持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及全球行业领先企业战略投资,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高端产业加快整合集聚。扩大利用国外贷款规模,重点投向农村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公共服务等政府主导领域。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创新机制、现代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基地、采购中心等各类功能性机构,加快推进省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外国公司建立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坚持利用外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促进东部地区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升级,逐步由产业制造转向研发创新,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环境,增强引资和配套能力。“十二五”期间,全省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力争达到40%左右。
  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加快与日韩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金融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建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开展中韩海陆联运汽车直达运输,启动中韩跨国海上轮渡和海底隧道建设前期工作,探索与韩国建立港口联盟,加强中日韩出入境贸易、原产地认证、食品安全及相关领域互信互认合作,建立半岛蓝色经济区与日韩间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创设中国国际海洋节,定期举办海洋经济文化国际博览会和蓝色经济高峰论坛。加强与新加坡和港澳台等地区的经贸合作,推进日照国际海洋城建设。
  提升开发园区发展水平。强化开放引领,吸引国际资本和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承载带动功能,在转方式调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和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中实现率先突破。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烟台保税港区建设,完善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等功能,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支持符合条件的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优化“走出去”战略布局。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进生产要素走出国门。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并购国外企业、专利、品牌、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加强境外重要资源合作开发,建立稳定的资源储备供应基地。提升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水平,建设煤电铝、纸浆造纸、纺织服装、电子家电、轮胎橡胶、钢铁焦化、农机等境外产业园区。有效利用国外技术和智力资源壮大研发力量,建立欧洲、北美、日本三大研发中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优化工程市场布局,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十二五”期间,境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第十篇 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


  严格落实政府职责,切实提高服务效能,配套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保障机制,全面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十二五”时期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第二十九章 扩大消费


  完善消费政策,拓展消费热点,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适应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多渠道扩大信息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休闲旅游、汽车售赁、房产物业、家政保洁、电子商务、快递配送等提升生活品质的服务供给。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扩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汽车农机具等大型生产设备和钢筋水泥等生产消费资料下乡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继续实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旧房改造支持政策,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倡导低碳消费,鼓励和引导居民使用生态环保节能产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的全新生活方式。改善消费环境,健全征信体系和消费贷款抵押担保体系,增加银企联合消费信贷品种,促进信贷消费,加强市场监管,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体系,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到2015年,居民消费率提高到35%以上。

第三十章 优化投资


  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着力优化投融资结构,以投资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25%,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低于25%, “三农”不低于20%,社会民生不低于25%。加强投资调控力度,建立健全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环保、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密切配合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对不符合产业政策、限期淘汰、违规建设的“两高一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强制性措施推进整改。引导全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推进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融资,提高各级财政性投入及政策性贷款投资效益,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放开城市建设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工程建设市场,盘活城市资产。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严格重大招投标工程规范化管理,实施严格的项目建设监管、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积极吸引省外投资。

第三十一章 营造环境


  构建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社会公益性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的投入,确保科技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扩大省级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规模,建立一批面向新兴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实行支持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放大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作用,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创新企业在国内中小板、国内外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强化保护创新源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创新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我省创新创业。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竞争机制,破除市场竞争性行业垄断经营的局面,降低服务业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简化程序和审批手续。提高政府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比重,实施聚集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增值、增绿、增效、惠民系列项目。制定实施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主辅业务分离,鼓励支持大型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服务业领域,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打破行业、部门和行政区域垄断,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加快增加社会事业服务供给,解决看病难、上学难等一系列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以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发展,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撑。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管理行为,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快落实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热基本同价等各项扶持政策,规范服务价格和服务收费,建立和完善服务产品标准化体系、诚实守信的信用体系和科学监管体系,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适应民间投资加大、民营资产扩张、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和作用提高的新形势,落实民营经济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创新政府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由放任自由向依法规范转变,由偏重管制向帮扶引导转变,由检查收费向促进发展转变。支持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和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完善对外开放环境。建立完善支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基础保障机制和政策促进体系,加快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营造开放透明的法律环境,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和优化外资结构为重点,完善吸收外资法规,增加决策透明度,规范行政行为,及时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准入标准、行业动态等信息,推进投资环境透明化和便利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条件下的开放式创新,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同国内企业享受一视同仁的平等国民待遇,适用同样的原产地规则和鼓励自主创新政策。营造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消除市场壁垒,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做强做大。健全外商投诉求助和处理督办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完善外贸协作、监测和预警机制,发挥外贸企业、行业协会、法律咨询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建设外贸商务服务平台,增强规避贸易风险、解决贸易争端、确保贸易安全的能力。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健全海外投资保险支持机制。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保障机制,加快发展境外投资服务机构,建立便捷高效的境内服务体系和安全及时的境外服务体系。

第三十二章 区域协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