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务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切实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各级法制、监察、审计等部门要探索创新行政监督工作衔接配合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设立网上信箱、投诉电话,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利。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并及时反馈。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十九)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积极推进办事公开,拓宽办事公开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二十)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格执行
行政监察法、
公务员法、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不依法行政,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违法行政案件,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
六、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二十一)建立整体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市、县(区)政府负总责、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对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要主动进行调解。认真实施
人民调解法,探索建立专门、专业调解委员会,积极指导和支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调解工作,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